近日,我市正式印发《关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从7大方面提出22条具体举措,旨在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加充分的就业目标。这一政策的出台,不仅为我市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的就业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广大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支持。
就业是民生之本,产业是就业之基。《若干措施》将“促进就业提质扩容”放在首位,明确提出通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等方式扩充就业岗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文件特别强调了民营经济在吸纳就业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个转企”扩量行动、税费优惠等政策,为中小企业减负赋能。通过产业升级与政策支持的双轮驱动,我市就业市场有望实现量与质的同步提升。
创业是就业的重要引擎。《若干措施》在“鼓励创业带动就业”部分提出了一系列务实举措,包括支持创业平台建设、强化创业资金扶持、加强创业能力培养等。特别是,创业担保贷款额度最高可达400万元,以及支持驻滨院校建设大学生就业创业赋能中心等具体措施,通过资金扶持与能力培养并重,进一步优化了我市的创业环境,为就业市场注入更多活力。
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是就业工作的重点对象。《若干措施》针对不同群体提出了精准帮扶政策。对招用高校毕业生的企业给予一次性扩岗补助,对灵活就业人员给予社保补贴,对符合条件的跨省务工人员提供交通补助等。这些举措解决了劳动者的后顾之忧,帮助他们安心就业,彰显了我市在促进重点群体就业中的诚意与决心。
随着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劳动者技能素质的提升成为就业市场的关键。《若干措施》提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支持在职人员技能提升、建设高水平技能人才队伍等多项举措,对缓解当前结构性就业矛盾,助力劳动者适应未来产业变革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过技能提升,劳动者将获得更多职业发展机会,企业也将拥有更高素质的人才储备,从而实现“双赢”。
从产业扩容到创业扶持,从重点群体帮扶到技能提升,《关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若干措施》为我市就业工作绘就了一幅清晰的蓝图。随着“就业机会充分、就业环境公平、就业结构优化、就业服务优质”的高质量充分就业目标的实现,必将为滨州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多稳定性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