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邹平讯(通讯员李裕茹报道)今年以来,邹平市临池镇以办好民生“微实事”为主线,多措并举在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上绣出温暖图景。
初夏的红庙村,微风拂过麦田,消去了暑意,增添了凉爽。红庙村村民张法明蹬着三轮车,载着刚从大集上买回来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往家赶,车轮碾过新修的柏油路发出轻快的沙沙声。“以前这段路坑坑洼洼,颠得厉害,今年村里投资60万元进行了修缮,现在道路平坦又宽敞。”张法明笑着指了指不远处的工业园区说,“连一些外地的大货车司机都夸咱这路修得敞亮。”
无独有偶,今年,临池镇王家村投资20万元,完成了总长1300米的道路硬化工程。平坦的水泥路上,傍晚放学的孩子们追逐嬉戏,乡村处处一派和谐安宁的景象。村民王爱珍端着刚烙好的油饼往邻居家走,边走边说:“以前这段路晴天起灰雨天滑,现在骑电动车稳稳当当的。”她身后,刚刷白的院墙上印着斑驳光影,整洁、干净,正像村民所期盼的那样,乡村人居环境发生了大改变。如今,这样的变化已在临池镇成为常态。
沿旅游路行至梁家村,山石拼接的古朴护坡蜿蜒如龙,40余盏仿古灯交错设置,将乡村小路点缀得韵味十足。据梁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奎介绍,村里安装这批仿古灯是藏了“小心思”的,不但要满足照明需求,还要适应“文旅村庄”项目整体规划,为后续的“艺术写生”“古村夜游”等活动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据了解,梁家村一期环境提升工程预计总投资500余万元,目前弱电入地、污水管道改造、停车场修缮、环境绿化等多项工程已开始施工,一个古风古韵、宜居宜业的“新乡村”即将展现在广大村民眼前。
乡村环境面貌改变不止于“面子”,更在于“里子”。在郭庄村卫生室建设施工现场,工人们全力往前赶进度,一砖一瓦中藏着的是村“两委”为民办实事的温暖。“以前村里老人有个头疼脑热的,得骑两三公里的车去镇上卫生院,不方便也不安全,我们早就有请大夫到村里来的想法了。正好,去年共富项目收益不错,党员和村民代表商讨决定,拿出25万元来建卫生室,全力保障好老百姓的身体健康。”郭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传武介绍,目前占地200平方米的村卫生室主体部分已建设完成,预计本月底全部完工,内设7个房间,可同时容纳20余人就医治疗。
民生工程,不是冷冰冰的数字,而是群众触手可及的温暖。从群众叫好的连村路到暖到心坎的卫生室,从花红柳绿的植被绿化到服务生产的村路建设,临池镇正用“民生之笔”用心用情勾勒乡村振兴“大气象”。当暮色浸染村庄,路灯在平整街巷内投下暖黄色的光,文化广场上响起动人的乡村小调,村里处处充满老百姓的欢声笑语。
一条路,连接当下与未来;一盏灯,照亮归途与希望。临池镇将继续以“民生温度”标注“发展刻度”,积极践行新时代群众路线,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全面提升为民办事效率和服务效能,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