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7月25日
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工作范式以“心安校园”建设赋能打造“心安城市”
黄海红孟丽娟王进博
文章字数:2,428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重视心理健康与精神卫生工作。滨州市打造全国首个“心安城市”,推进“安身、安居、安业、安康、安心”工程建设。“心安校园”建设作为“安心”工程的重要领域,其成效对于学生健康成长、培育时代新人、促进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探索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工作范式,对开展校医共建、校校合作、家校社协同,共建“心安校园”;依托课程、教师、干预、宣传、网络体系,共治“心安校园”;聚焦“研究、融入、涵养”着力点,以理论赋能、城校互融实现共享“心安校园”建设成果,赋能“心安城市”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滨州职业学院为例,探寻以“心安校园”建设赋能“心安城市”建设新路径。
  强化家校社医协同,共建“心安校园”
  开展校医共建,畅通心理干预渠道。医校合作是切合实际需要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创新防治模式。开展医校合作,能够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增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以滨州职业学院为例,该校积极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滨州优抚医院等医院开展“校医共建”,畅通预防、转介和干预就医通道,及时转介、诊断、治疗,切实加强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与诊疗,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开展校校合作,实现资源共享。通过联合研究、学生交流、师资共享等方式开展校校合作,能够促进高校之间共赢,提升整体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滨州职业学院与北京大学共建思想政治实践课教育基地,共同搭建思想政治和科学研究平台;与山东航空学院、淄博职业学院等学校开展深入交流,实现跨校联合、资源共享,不断提升学校影响力。
  开展家校社协同育人,普及贯通服务。开展家校社协同育人,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有效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滨州职业学院深耕家校共育,发起成立滨州市高校关工委工作联盟,推进全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百名专家进校园”活动;成立全国首家高校“家庭教育研究院”,开展婚姻与家庭教育人才培养,引导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婚恋观、家庭观、生育观;开展家长课堂、“家长开放日”等活动,促进家校沟通,共促学生成长。
  强化心理健康体系建设,共治“心安校园”
  发挥课堂育人主阵地作用,健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滨州职业学院开展《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必修课、《积极心理学》选修课和团体心理辅导三层次课程,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设计教学内容,开展“体验+”面对面课堂教学,以“系统化设计、结构化课程”理念建成心理健康教育线上课程,实现“虚拟体验+”网络课堂教学。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体系,配齐配强心理健康教师,每学期开展个体心理发展、健康教育基本知识和技能全覆盖培训,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心理咨询和辅导能力。
  规范心理健康监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干预体系。滨州职业学院在全国率先试点无感知图像捕捉技术,实现动态监测、周期追踪的路径创新,引进“阿宽老师机器人”,实现AI赋能。每学年开展两次及以上心理健康测评,为全体学生建立“一生一册”心理健康档案,加强咨询服务,建立健全心理健康辅导与咨询值班、预约、转介、重点反馈等制度。健全预警体系,优化协作机制。
  丰富宣传方式,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普及体系。滨州职业学院以3•20“国际幸福日”普查、5•25“心理健康日”系列活动、10•10“世界精神卫生日”心理普查等节点工作实现全年纵向贯通,以心理健康协会、社团、“到梦空间”实现全员横向覆盖,以“心灵花海”“新生起跑”等品牌项目和“心灵花海”公众号、“心协”抖音、“心灵守望”电台,推进线上线下全域全时空宣传,实现积极理念入心、积极文化铸魂,
  强化联动机制,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危机干预网络体系。滨州职业学院坚持全员覆盖、重点关注,实施重点群体积极心理干预、全体学生积极品质培育,实现“预防危机-修复问题-增进健康-提升幸福”的功能递进。织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二级心理辅导站-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观察员-智慧家长-精神科医生”六级危机干预网络。建及时排查“雷达站”,学期集中排查、月状况汇报、周动态上报;设及时跟踪“警戒线”,全时段关注异常学生;撑及时干预“保护伞”,开展科学帮扶和转介,对重点群体学生实施“筛查-面谈-个别咨询-团体辅导”积极取向咨询与治疗干预机制。
  强化心理成效推广应用,共享“心安校园”
  汇智聚力,创新“心安城市”研究。在做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基础上,滨州职业学院充分发挥科研优势、专业优势,服务城市治理新发展。汇聚中国科学院等单位60名学者建立专家智库,提升科研能力,立项课题8项。获评山东省教育厅数字化赋能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典型案例,在大学生心理学应用技能大赛中获奖26项,数量居全省高职院校第一。
  蓄智赋能,融入“心安城市”建设。滨州职业学院发挥科研团队的服务优势,融入市信访局课题式联动工作,参与高新区公安分局“心理辅导+多元调解”工作,参与市妇联“智慧父母课程”巡讲。学校被评为全省首批“EAP(员工帮助计划)先进单位”,以优质服务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助力培育积极社会心态。
  聚智提升,落实“心安城市”服务。滨州职业学院搭建高端研究平台,汇聚高端学术资源,与北京大学等20家单位共建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开展40项社区实践项目;成立滨州开放大学、滨州老年开放大学、滨州社区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开发20门社区资源课程;承办第七届、第八届中国家长大会,以“创新、服务、融入”为理念,为“心安城市”品牌化建设贡献力量,以“心安校园”建设成果滋养个体积极向上、家庭和睦温馨、精神文明富足。
  “共建、共治、共享”既是路径,又是成效。作为以“心安校园”建设赋能“心安城市”建设的新探索,滨州职业学院将以“心安校园”建设成果为基础,从“心”出发,与“心”相伴,向“心”而行,为加快建设“心安城市”贡献力量,奋力谱写美丽滨州“心安”篇章。
  作者单位系滨州职业学院。本文系2025年度滨州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编号:25-ZJZX-002);滨州职业学院课题《共建共治共育共享: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心安校园”建设机制研究》(2023yjzx03)阶段性研究成果。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