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邹平讯(通讯员葛佳丽报道)政策理论宣讲,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一线、深入群众、深入人心的重要途径,是打通理论宣传“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抓手。今年以来,邹平市高新街道创新理论宣讲形式,突出“以理润情”“以理润心”“以理润身”“以理润物”4个环节,打造“理润高新”特色宣讲品牌,将理论宣讲从“静态的文字”转变为“平实的语言”,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乡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以理润情”让理论宣讲“更开心”
“书记,我跟你说,今天这个事处理不好,我说啥也不走。”“王大姐您别着急,社区里正在准备今晚的同心圆桌会,会上小区物业人员、楼长、志愿者还有社区工作人员一块想办法,有事咱商量着办。”走进高新街道司家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场由街道社区年轻干部自编、自导、自演的情景剧《“马扎书记”的下午茶》正在上演。台上人讲得起劲,台下人听得入神,该情景剧凭借平凡的故事和朴素的情感,赢得村民们拍手叫好。
今年以来,高新街道不断探索创新理论宣讲新模式,通过编排《“马扎书记”的下午茶》《幸福社区“e家亲”》等多个原创作品,将基层工作的实情实景进行生动演绎,化“大道理”为“小故事”,把鲜活生动、贴近群众的文艺作品演给大家看、讲给大家听,让理论宣讲既“接地气”又“冒热气”。
“以理润心”让理论宣讲“更安心”
在高新街道辖区一家京博加油站内,该街道应急保障中心工作人员王心灵向加油站员工讲解安全生产知识。“隐患排查考验的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基本功’,我们将执法检查与政策理论宣讲相结合,挖掘深层次问题隐患,持续加强安全教育,帮助企业切实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王心灵说。
从油品接卸、静电防范,到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并现场进行实操示范,加油站工作人员在一旁认真聆听,并感慨地说:“这次宣讲,把生硬的内容变成身边的案例,我们都听得懂、记得住,安全就是我们自己的‘护身符’,一定要从严从细、抓实抓牢安全工作。”
安全生产事关民生福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今年以来,高新街道将日常安全巡查检查与理论宣讲结合起来,将安全理论宣讲深植于每一个工作细节,为企业平稳运行和发展筑牢坚实根基。
“以理润身”让理论宣讲“更贴心”
走进司家村,高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专家刘文君把中医养生知识和三伏贴送到了群众的家门口,一场关乎健康的“及时雨”浸润着每一位群众的心灵。“原来三伏贴不是随便贴的,得看体质。”“夏天吃太凉反而伤脾胃,专家讲得在理。”村民们一边认真听讲,一边热烈讨论。
刘文君走到村民朱玉美大姐身边,手指精准地点在她肩关节上说:“找准这‘肩髃穴’,用膏药一贴,肩膀缝里钻风的老毛病就不碍事了。”清凉的室内空间,不仅隔绝了酷暑,而且成了传递古老中医智慧的温馨港湾,当健康守护有了舒适的温度,这份关乎健康的宣讲便真正融入了村民的心里。
“以理润物”让理论宣讲“更放心”
“你这复合种植的地块得特别留意,玉米长得高,挡着大豆光照是一方面,这高温天里两种作物抢水抢墒更得注意。你看玉米根边土板结,大豆根须周围土都发白了,得先松松土。”为做好农作物防暑工作,高新街道农技专家卢延晓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户一起实地察看土壤情况和作物生长情况。“最近太热了,挺担心庄稼扛不住,还好农技专家冒着烈日来到田里,‘手把手’教我管理技术,还帮着察看土壤情况、作物长势,真是帮了我大忙了。”廉家村村民孙玉霞说。
像这样的精准化宣讲,在高新街道已成为常态。为了让宣讲内容真正服务于群众,高新街道根据群众的实际需求定制“微宣讲”内容,将讲台延伸至田间地头、生产一线、群众家中、广场大集,通过“送理上门”,实实在在地让课堂扎根在群众身边。截至目前,高新街道通过“线上+线下”双线联动融合的形式,将党的理论政策、爱国主义教育、反诈知识、社科常识、移风易俗等内容送到群众身边,累计开展各类宣讲活动640余场。
“我们将进一步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探索更加聚人气、接地气的宣讲方式,将党的创新理论和先进政策讲到群众心坎里,以科学理论政策指导群众实践,不断提升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高新街道党工委宣传委员、统战委员宫若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