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7月17日
发展银发经济 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李青青
文章字数:2,089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发展银发经济成为解决老龄化、满足养老需求的关键举措之一。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既是发展银发经济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必要一环。近年来,邹平市以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为抓手,坚持制度化支撑、立体化建设、创新化推进、多元化保障,全方位、多层次提升养老服务水平。但是,实现养老服务高质量转型和提升是一个长期且持续的过程,要基于地方实际情况,不断探索推动银发经济背景下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优化路径。
  立足顶层设计,构建养老服务新格局
  优化体制机制。强化领导机制。将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重点工作事项、纳入市镇两级高质量发展工作清单,充分发挥党委、政府领导作用。优化推进机制,通过完善政策支持,深入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健全联动机制。加大民政、财政、发改、卫健等部门间协作力度,压实政府、机构、社区、家庭等多方责任,全面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完善支持机制。加大对养老行业发展的资金、人才、数字化建设等方面支持力度,探索发展基本普惠、分层分类的养老服务。
  完善服务网络。根据《邹平市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设施网络。加大养老机构星级建设力度,发展智慧养老,利用邹平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实现养老服务24小时供需对接。镇街实现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各镇街配备养老顾问,负责辖区内养老机构发展指导。立足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拓展日间照料中心、幸福院、老年食堂功能,打造综合为老服务中心。
  坚持辩证思维,提高服务供需适配度
  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增加养老服务总量供给。要持续坚持立体化建设,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基本养老服务架构。持续增加普惠性养老服务供给,开展为社会化半失能、失能老人居家照护试点项目,为经济困难失能老人开展居家照护服务,切实推动养老服务供给向“多”升级。
  满足多元化养老需求,扩大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保障基本养老服务和提供多样化服务相结合,积极发展银发经济,在满足老年人基本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提供精细化、个性化、多样化高质服务,扩大适老商品和有效服务供给,以满足老年人深层多样化需求,真正推动养老服务供给向“优”转变。
  坚持创新思维,激活养老服务新动能
  创新运营机制。委托专业养老服务机构连锁化运营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支持养老机构连锁化、规模化运营,支持争创养老服务品牌。探索国企建设运营养老服务设施。大力发展积分养老,加大推广力度,提高“常清泉”敬老积分卡持有率,融合互助养老、慈善养老,链接更多社会力量,发展县域一体化养老,推动农村养老更持续、更优质。
  开展特色创新。继续发展多种模式并存的孝善助餐服务,聚力打造全国孝善综合为老服务品牌,在全市建设孝善助老食堂示范标杆,形成一批特色突出、运营持续、社会认可、老人满意的养老阵地典型。坚持以积分养老为切口,打造“积分养老”新模式,通过养老服务“一卡通”、融入志愿服务理念以及激发养老产业新活力,构建面向全社会的全天候、全方位、全覆盖的养老服务网络。
  强化要素保障,增强养老服务支撑力
  加强资金统筹和队伍建设。建立与人口老龄化和养老保障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发挥财政资金引领作用,拓展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坚持做好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注重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定期开展养老护理员技能竞赛、养老护理员培训和技能评定,提高护理员持证上岗率。加强政策倾斜和人文关怀,通过印发《邹平市养老领域从业人员激励褒扬机制》,鼓励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养老行业。
  加强数据支撑和智慧养老。数字经济和银发经济协同互进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要加大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力度,加强跨部门智慧养老政策协同和数据共享,丰富智慧养老应用场景及相关产品和服务,推进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定制,建立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生态。积极推动社区、居家、机构等养老服务场所信息化改造,为智慧养老提供硬件支撑,确保智慧养老产品和服务能够惠及广大老年人。
  营造适老环境,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
  营造老年友好环境。要从居住环境、社会环境、数字环境、法律环境等多方面入手,切实营造老年友好环境。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和适老化改造,使居住环境更适老。积极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持续推进系列敬老活动,使社会环境更敬老。建设包容型数字社会,切实帮助老人跨越数字鸿沟,加强网络App适老化改造,使数字环境更助老。增强老年人法治意识,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切实提高老年人识骗防骗能力,使法律环境更护老。
  发挥老年群体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和制度保障,满足老年人社会参与需求,为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创造条件。要把老有所为同老有所养结合起来,着力发挥老年人积极作用。全面拓展老年人参与社会的渠道和方式,深入开展“银龄行动”,引导组织低龄、健康老年人在自愿和量力情况下从事多种形式的活动。探索建立老年志愿服务激励与评价机制,探索互助养老模式。
  作者单位系中共滨州市委党校(滨州行政学院)。本文系2025年度滨州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银发经济视域下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研究——以山东省邹平市为例》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5-SKGH-144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