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5月29日
兄弟争房起纷争 检察调解拆“心墙”
本报记者宋静涵通讯员林一诺
文章字数:1,102
  “俺那兄弟,咋就这么糊涂!”面对承办检察官的询问,刘甲满脸无奈与痛心,重重地叹了口气。刘甲和刘乙本是血脉相连的亲兄弟,却因房屋问题,兄弟情谊出现了巨大裂痕。
  矛盾爆发:兄弟反目,案件进入司法程序
  2024年2月的一个下午,刘甲和刘乙压抑已久的矛盾终于爆发。刘乙愤怒地来到刘甲家中,想就房屋之事讨个说法。两人见面后,很快发生了激烈冲突。混乱中,刘乙将刘甲及其妻子推倒在地,导致刘甲的妻子椎骨遭受重创,后经鉴定为轻伤二级。当晚19时,刘甲紧急报案,公安机关迅速行动,当日便将此案立为行政案件。随着调查深入,案件于2024年7月转为刑事案件立案侦查,并移送至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检察介入:以情促和,修复亲情裂痕
  检察机关承办人接手此案后,意识到这不只是一起普通的伤害案件,更是修复亲情、维护社会和谐的关键契机。
  承办检察官多次主动联系双方当事人,耐心倾听他们的诉求与委屈。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情况,检察官联合村委会工作人员,一同上门与刘甲、刘乙谈心。在农家小院里,检察官和村委会干部与兄弟俩拉家常,慢慢引导他们打开心扉:“‘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咱老祖宗留下的道理,都是一辈辈传下来的经验。兄弟之间本该相互照应,如今闹成这样,你们心里不难受吗?”村委会干部也在一旁附和:“都是一个村的,抬头不见低头见,何况是亲哥俩。这事儿要是能和解,对两家都好,村里也能安宁。”
  同时,承办检察官积极联动派出所,反复查看现场监控,梳理案件细节,确保案件事实清晰明了。考虑到被害人刘甲妻子的受伤情况,检察机关迅速按程序对其进行司法救助。这一及时的救助,不仅缓解了伤者的经济压力,更让他们感受到了法律的温情。
  调解僵局:释法说理,化解心结
  调解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刘乙一方始终坚持无罪辩护,认为案件事实不清,被害人的伤情与刘乙无关,调解再次陷入僵局。
  “证据确凿,现场监控清晰记录了事发经过,刘乙的行为与被害人的受伤存在直接关联。我们理解你的诉求,但法律以事实为依据,秉持公正原则,这是我们办案的根本准则。”承办检察官再次来到两兄弟家中,语重心长地说道:“血浓于水,兄弟之间更是‘打断骨头连着筋’。因为一时冲动,毁了多年的兄弟情谊,值得吗?”经过数次从法理到情理的耐心劝解,刘乙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赔偿刘甲及其妻子5万元。刘甲一家也逐渐放下心中的怨恨,双方达成和解。
  案结事了:情法交融,彰显司法温度
  今年2月,在检察机关的努力下,这对曾经反目的兄弟终于重归于好。被害人从最初的不理解、激烈反抗,转变为理解支持检察机关的工作。
  经审查认为,刘乙故意伤害的犯罪情节轻微,自愿认罪认罚,又系自首,积极赔偿取得谅解,且案件因亲属间偶发矛盾引发,最终建议对其作相对不起诉处理。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