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5月29日
以“四个强化”带动“四个转变” 打造基层治理“沾化样板”
本报记者宋静涵通讯员张瑞李艳芳何颂一
文章字数:2,384
  近年来,沾化区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以推动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为目标,全力提升区、乡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水平,通过“四个强化”带动“四个转变”,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让群众“话有地说、事有人办、难有人管”,综治“直通车”直抵百姓“急难愁盼”,成功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全区共建成区、乡两级综治中心12个,覆盖率达100%,2024年以来,上报矛盾事件5293件,化解矛盾纠纷5273件,化解率达99.62%。
  强化资源整合,从“多中心”向“一体化”转变
  过去,群众有了纠纷和矛盾,常常不知道该去哪里解决,各个部门之间也存在相互推诿的现象。为了解决群众“只进一家门、办好所有事”的急切期盼,沾化区将综治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为民服务中心、网管中心等进行资源整合,创新形成“1+8+1+N”工作模式,即一个导引区、8个功能区、1个分析研判指挥中心、N个服务窗口或工作室。区级中心实现公安、检察、法院、司法、信访、人社、住建等11部门入驻,乡级中心实现公安派出所、司法所、信访办等6部门入驻,集合了公共法律服务、联合接访、涉法涉诉服务、信访接待、网上自主服务、人民调解、行政司法裁定、社情民意收集等多项功能,真正实现群众诉求“一窗受理、一链解决”。
  范某儿子意外死亡,因孙女监护权、死亡赔偿金等问题与儿媳产生矛盾,范某来到沾化区综治中心寻求解决方案。沾化区综治中心发挥信访、公共法律服务、人民调解等多方作用,一次调解成功,范某和儿媳当场签订了调解协议书,并进行了司法确认。
  强化智慧赋能,从“群众多跑腿”向“数据多跑路”转变
  王大妈长期独居,行动不便,子女又都在外地工作,导致王大妈无法进行养老资格认证,迟迟不能领取养老金。其子小刘在“我爱沾化”网站将有关诉求进行反映,“线上中心”受理诉求后立即分流转办,王大妈所在社区及时派工作人员上门服务,解决了问题。“没想到问题这么快就解决了!”王大妈高兴地说。
  沾化区综治中心在实体化服务群众的同时,积极搭建“云平台”、开通“云服务”,在“我爱沾化”网站设立人民信访专栏,设立“我有建议”和“我有诉求”服务板块,及时了解群众的意见建议和诉求,做到线上群众诉求集成办理。对距离较远、行动不便的当事人,通过远程视频方式进行矛盾调处,实现为民服务全方位。
  去年3月份,网格员在走访中发现农村地区春灌难的问题,立即上报信息系统,沾化区综治中心进行综合分析研判,严格落实社情民意报告制度,及时预警并向有关部门提出工作建议,春灌难题及其引发的矛盾纠纷得到妥善处置。沾化区开发“矛盾化解一点通”平台,充分融合综治、网格、信访、12345热线、为企服务、为民服务、互联网舆情等信息,建立“社情民意数据库”,构建集指挥调度、预测预警、精准决策、动态管理于一体的区域社会治理“智慧大脑”,线上平台群众诉求解决率达90%以上。
  强化群防群治,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警”转变
  沾化区改变传统的发生案件集中处置模式,强化社情民意多渠道收集、矛盾风险全方位预判,隐患纠纷早发现处置,综合利用人民调解、行业调解、行政调解等手段,辅助法律服务、心理咨询等方式,确保让群众走进中心、打开心结、解决问题、满意而归。
  “在系统平台上,我们可以看到,学校全部教室及走廊拐角等重点部位的监控画面。”沾化区第三实验小学校长刘少强介绍,“每个探头等同于一名站岗执勤教师,可以对消防安全、校园欺凌等情况以视频监测报警的方式实时响应,保障学生安全。”“鼠标巡逻+探头站岗”的校园安全风险防控新模式,为沾化区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及时掌握情况和进行决策提供了大数据支撑,校园安全是沾化区打造治安防控体系的一个缩影。
  沾化区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雪亮工程”“补盲工程”,汇聚10473路视频监控,实现高空鹰眼全域覆盖,低点摄像头精准捕捉,试点“AI视频巡查系统”自动识别,风险处置效率提升60%,实现重点区域全覆盖。充分发动依靠群众,组建448支村居义务巡逻队,建立“日常巡查+专项防控”机制,做到巡逻巡防重点全覆盖,为风险预警研判提供支持,推动从被动“堵风险”向主动“查漏洞”转变,真正让群众感受到安全就在身边。
  强化品牌建设,从“化事结”向“化心结”转变
  “真是太感谢你们了,要不是有咱们‘利即调’调解室的帮助,俺们家的关系怕是不能缓和。”在沾化区利国乡“利即调”调解室里,王先生连声道谢。2024年7月,利国社区居民王先生和其妻弟张先生因琐事发生争执,王先生的妻子得知此事后与王先生也产生隔阂。8月初,王先生找到利国乡“利即调”调解室,调解员得知此情况后,邀请双方来到调解室,仔细了解事情原委,倾听双方诉求,找到矛盾的症结,最终帮助王先生与张先生化解矛盾,促进家庭和谐。
  沾化区将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与“党建红·政法蓝”“沾法先锋”党建品牌示范创建活动相结合,打造沾化区“壹站‘枫’景·善治枣乡”基层治理品牌,各乡镇(街道)结合实际情况,分别打造了“和为贵”“志鸿”“枣乡情”“大事小情”“添馨”等品牌调解室及“利即办”“‘源’来有你”等服务品牌,实现“一乡镇一品牌一特色”。2024年以来,各品牌调解室化解矛盾纠纷200余件。
  “如果你们不解决,我就把他家树都砍了……”2024年7月,张某某气冲冲地来到沾化区下洼镇“枣乡情”调解室。因为王某种的树严重影响了张某某田地里的庄稼生长,双方争执不下,险些拳脚相向,由“好邻”变“仇人”。为尽快化解纠纷,调解员立即与双方进行沟通,耐心倾听诉求,向他们讲述“六尺巷”的故事,劝说他们相互礼让、以和为贵。最终,张某某和王某握手言和,达成调解协议。
  “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关键抓手,沾化区用‘四个强化’带动‘四个转变’,真正做到将服务送到群众身边,将群众难事解决在当下,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强平台建设,深化机制创新,奋力打造基层治理‘沾化样板’。”沾化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杨刚强说。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