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5月23日
再生水为主、海水淡化补充、雨洪水调蓄、多水源联动
滨州水发集团全力构建非常规水利用体系
文章字数:696
  本报讯(记者赵浚彤 报道)近日,记者在相关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滨州市作为黄河流域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城市,人均水资源量仅265立方米,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8,且长期面临黄河水指标趋紧、地下水超采等挑战。在此背景下,滨州水务发展集团紧紧围绕“四水四定”原则,以“五水并举”为策略,全力构建“再生水为主、海水淡化补充、雨洪水调蓄、多水源联动”的非常规水利用体系,为滨州市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水支撑。
  再生水利用,工业反哺与生态共治双轮驱动。将再生水作为破解水资源短缺的“核心引擎”,重点推进两大标杆项目。滨州第二再生水厂(一期)采用“双膜法”工艺,设计日处理能力12万立方米,配套8公里输水管线。该工艺具有产水水质稳定(可达地表水III类标准)、运行自动化程度高、占地面积小等优势,同时采用错流过滤技术可延长膜元件使用寿命,相比传统工艺节约20%—30%的能耗,特别适合对出水品质要求高的再生水项目。邹平第二再生水厂创新应用“超滤+两级反渗透”工艺,针对高硬度工业废水特性,通过投加工业固废粉煤灰吸附污染物,有效降低固废排放量,显著提升污泥脱水效率。这两个水厂的再生水除用于工业外,亦可为新立河、秦台河等城市水系补充生态活水,实现“工业用废水、生态补好水”的良性循环。
  海水淡化,沿海经济带的“蓝色水源”突破。针对北部沿海地区苦咸水分布广、淡水资源匮乏的现状,滨州水务发展集团投资建设沾化海水淡化项目。该项目采用“超滤加二级反渗透技术”,预计2027年10月投入使用。建成后将具备日处理5万立方米淡水的能力,年供水量可达1800万立方米,从源头上破解“近海却缺水”的矛盾,打造海水淡化示范基地,为沿海化工、新能源等产业提供稳定水源保障。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