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葛肇敏 通讯员李元新 张振松报道)不久前,沾化区低保居民刘先生因突发肠梗阻入院治疗。在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10余天后,刘先生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还收获了一份“暖心账单”——原本1.6万余元的医疗费用,通过基本医保报销8000元后,低保对象专属的医疗救助政策又为其额外报销5000余元,最终个人仅需支付3000余元。
这份“叠加减负账单”背后,是滨州市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生动实践。今年以来,全市以医疗救助政策为支点,撬动共同富裕大民生,用实实在在的惠民举措诠释“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为困难群众撑起健康“保护伞”,筑牢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坚实堤坝。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4.4万人次困难群众享受医疗救助政策,累计减轻医疗负担3196.4万元。
作为医疗保障体系的托底制度安排,医疗救助政策重点聚焦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特殊群体,通过“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梯次减负,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看病贵”难题,有效防范因病致贫、返贫风险。
“我们始终将困难群众健康保障作为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创新建立了‘主动发现、精准识别、即时结算’服务机制。”市医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机制开展了高额医疗费用支出预警监测,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保障范围。仅2024年,便已集中开展3次预警监测工作,推送监测信息6754条,将207名监测对象纳入医疗救助保障范围。同时,进一步优化了医疗救助报销程序。市域范围内实现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困难群众出院即可享受“三重保障”无缝衔接。
“解除困难群众疾病医疗负担”是滨州市医疗救助工作的庄严承诺。通过持续优化政策设计、提升服务效能,全市已构建起“住院有保障、门诊有救助、重病有兜底”的全方位救助体系。数据显示,困难群众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综合报销比例稳定在85%以上,真正实现了“小病不扛、慢病不拖、大病敢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