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宋静涵 通讯员张小雪报道)近日,一起赡养费执行案件在惠民县法院法官的不懈努力下,不仅让老人收到了赡养费,更让久违的亲情得以回归。
2019年深秋,91岁的王大爷和老伴因子女未履行赡养义务,无奈将4名子女告上法庭。法院经审理判决,王大爷和老伴跟随儿子王某共同生活,由其照顾日常生活起居,另外3个子女自2019年起,每年支付3000元左右的赡养费。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判决书却逐渐沦为一纸空文,子女们或以经济困难为由推脱,或干脆避而不见。今年2月,王大爷的老伴离世,他再次踏入法院,申请强制执行2024年的赡养费。
执行法官郭志浩接手案件后,第一时间向4名被执行人送达了执行通知书、谈话传票等材料,并通过执行系统查询并冻结了被执行人的银行账户及网络资金。经系统反馈,王大爷的4名子女中,有两名子女均无足额财产可供执行。
随后,王大爷的3名子女纷纷主动联系执行法官郭志浩,表示愿意支付赡养费,并希望法院尽快解冻账户。在收到3人的案款后,郭志浩及时为3人解除了账户冻结。然而,王大爷的儿子王某却一直未有回应。郭志浩通过了解得知,王某两年前患病,因治病花光了积蓄,生活陷入困境。郭志浩前往王某家中,经过调查了解,王某表示愿意尽力支付赡养费,但希望分期支付。
郭志浩将执行情况告知王大爷后,老人却表示不要儿子王某的钱,只希望子女们能多来看看他。郭志浩深受触动,次日便联系了老人的4个儿女,耐心向他们释法说理,强调赡养父母不仅是提供经济上的支持,老人更需要精神上的陪伴。几天后,王大爷给郭志浩打来电话,感激地说收到了赡养费,儿女们还带着孩子们前来探望他。
这起案件的成功执行,不仅体现了法官的司法智慧和人文关怀,更彰显了法律在维护家庭伦理道德方面的积极作用。正如郭志浩所说:“这世间最难的执行,原是把离散的亲情重新种回人心的‘冻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