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宋静涵通讯员李婧崔景浩何颂一
法律咨询、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劳动仲裁、信访接待,走进博兴县综治中心办事大厅,7家常驻单位服务窗口同台服务,8家轮驻部门协同发力,让群众“一脚踏进中心门,一眼找到办事人。”
集成共建打造服务群众“综合体”
前不久,家住博昌街道王木村的王某来到博兴县综治中心,气冲冲地说:“我家的沿街房出租给个人用于居住,但他在租赁期间私自搭建了简易板房,现在租赁到期了,我不打算再出租了,要求他拆除简易板房,他还不同意,你说这咋办?”住建部门工作人员在详细了解事发经过后,联合自然资源、街道等部门人员到现场查看,经过耐心劝导,最终双方各自做出让步,租户同意拆除简易板房,王某补偿租户600元,事情得到圆满解决。
过去,群众有了麻烦事儿经常是“多头跑”。如今,只要走进综治中心,老百姓遇到的婚姻家庭纠纷、邻里纠纷、债务纠纷、交通事故纠纷、物业纠纷等,都能“一站式”得到解决。
博兴县综治中心整合政法、妇联、人社、住建、农业农村等15个部门资源,吸纳律师、心理咨询、调解组织等社会力量,金融纠纷、交通事故、医疗纠纷等专业调委会入驻,安排法学、法律专家轮流入驻,规范化、专业化解决群众各类诉求,实现了矛盾纠纷全链条处置,让群众“只进一扇门、问题一站清”。“部门共建不是简单的场所叠加,而是打破壁垒,催生治理效能质变,打造矛盾化解‘终点站’。”博兴县综治中心相关负责人说道。
拧紧链条构建事项办理“全闭环”
“如果不是你们帮忙,我就走投无路了,谢谢你们这么快帮我争取延期还款,这段时间我想办法把钱凑齐还给银行,真是太感谢你们了。”刘某向调解员连连表示感谢。
刘某因经营不善,收入严重下降,无法按期偿还银行贷款。银行通过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刘某一次性支付已发放借款及利息。博兴县综治中心接到刘某请求帮助的诉求后,转交金调委受理。调解员立即与刘某取得联系,发现他目前确实没有还款能力,但其表示愿意继续按月还贷。调解员多次组织双方进行协商,达成了顺延还款日期,如到期刘某仍未支付,则申请强制执行的一致意见。
依托省“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线上平台,博兴县综治中心完善受理登记、首接负责、分流交办、跟踪督办、反馈回访全流程闭环机制,工作人员每周电话跟进回访受理案件,做到案件事项全程可查询、可追溯、可评价,实现全县矛盾纠纷线上交办流转,线下闭环处置。
纵横联动拧紧多元解纷“一股绳”
“拖拉纠缠了好几年,没想到半天的功夫就把问题解决了!”在庞家镇综治中心“老尹说事”调解室,工伤赔付纠纷当事人王某感慨道。“调解这起纠纷,多亏了博兴县法律咨询专家的帮助。现在有各个行业部门、法律专家等做后盾,我们调解底气更足了、效率更高了。”庞家镇综治中心人民调解员尹俊杰说。
博兴县将县级模式延伸至乡镇,设置群众接待处、综合协调室、纠纷调解室、心理咨询室等功能场所。博兴县综治中心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横向调配调解力量,灵活指派调解组织、调解专家、部门人员等参与各级纠纷调解;纵向明确职责,通过逐级流转进行联合调解攻坚。通过“三所联调”“四调对接”机制,培育形成了“千乘枫桥”“融和理”等一批调解品牌。各镇街根据不同地域特色和经济发展特点,因地制宜,入驻厨具行业、对虾养殖、金属板材、劳务纠纷等各具本土特色、服务当地经济发展的调委会,有效推动矛盾纠纷吸附在当地、化解在县域。今年以来,全县各级综治中心成功调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600余件。
风险排查织密治安防控“防护网”
博兴县综治中心深入推进“雪亮工程”建设,整合全县12个镇街、460个村(社区)以及公安、卫健、教育、环保等13个行业部门监控1.7万余路,形成了社会公共安全视频信息“一张网”,实现“人、车、物、像”全监控、可追溯。深化群防群治工作,建成460个村(社区)治安保卫委员会,组建由法律明白人、网格员、“五老”人员、志愿者等组成的巡逻队伍。成立“红色物业联盟”“博兴义警”等志愿队伍,广泛参与社会治安巡防、“护学岗”等志愿服务,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升。完善网格化服务管理,科学划分精准设置综合网格655个,全面推广“警网融合”工作机制,社区民警、治保委员会、网格员信息互通、工作联动,协同开展入户走访、隐患排查、矛盾调处等工作,有效凝聚基层治理合力。今年以来,开展巡逻防控1500余次,排查化解治安隐患120余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