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传统教育是党员教育的基本内容,对提高党员党性修养和政治素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渤海革命老区在火与血的实践中形成的老渤海革命传统,是品质滨州的底色。新时代弘扬老渤海革命传统,打造“渤海红”滨州党员教育品牌,用老渤海革命传统赋能党员教育质效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重要意义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为品质滨州建设注入强大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历史经验和实践创造启迪智慧、砥砺品格,继往开来,开拓前进。
在革命战争年代,老渤海革命传统是渤海老区广大军民保家卫国、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制胜法宝。新中国成立后,老渤海革命传统是滨州人民干事创业、追赶超越的强大动力。当前,滨州处在建设品质滨州的关键时期,就更需要从革命传统中寻找精神力量。传承老渤海革命传统红色基因,必将为品质滨州建设,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最美滨州篇章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立足滨州实际,深挖特色资源,打造滨州特色党员教育品牌。党员教育管理是党的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工作,对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基础性作用。党的宗旨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是党员教育的基本内容。为提高党员教育的针对性,多地深挖本地红色资源,将其融入党员教育全过程,使党员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形成了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党员教育品牌,在培养造就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的党员队伍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革命斗争中,渤海革命老区孕育形成了“不屈不挠、艰苦奋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老渤海革命传统。老渤海革命传统是渤海区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滨州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先辈们用鲜血浸染的“渤海红”,是新时代加强党员教育的生动教材。我们要立足滨州实际,深挖红色资源,传承老渤海革命传统,打造“渤海红”党员教育品牌,引导党员铭记党的奋斗历程,弘扬革命传统,为品质滨州建设贡献力量。
现实依据
渤海区鲜活的革命实践为打造“渤海红”党员教育品牌提供了深厚的历史支撑。渤海区成立于1944年初,1950年因形势和任务需要撤销,所辖区域涉及现在山东省滨州、济南、淄博、潍坊、东营、德州和河北省沧州及天津市塘沽等地市。滨州是渤海革命老区中心区,是渤海区党政军机关驻地。在那段风雨如晦的岁月中,渤海革命老区既是前沿阵地,又是后方基地,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发挥了特殊作用,作出了特殊贡献。战争期间,渤海区55308名英雄儿女献出宝贵生命,占全省牺牲烈士的四分之一。培养了380多位省军级以上领导干部,1955年首次授衔中,有上将3人、中将6人、少将26人。陈毅、粟裕、许世友、毛岸英、迟浩田都曾在渤海区工作战斗过。“拥军五姐妹”“一马三司令”等红色故事历久弥新。渤海区鲜活的革命实践为打造“渤海红”党员教育品牌提供了深厚的历史支撑。
老渤海革命传统与党员教育目标高度契合为打造“渤海红”党员教育品牌提供了逻辑支撑。《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指出,新时代党员教育工作目标是努力建设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的党员队伍。“四个合格”的党员教育目标与“不屈不挠、艰苦奋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老渤海革命传统高度契合,这为弘扬老渤海革命传统,打造“渤海红”党员教育品牌提供了逻辑支撑。
打造“渤海红”党员教育品牌的现实需求。滨州市有革命遗址149处,其中省级、市级不可动革命遗址35处,建有渤海革命纪念园和渤海革命老区机关旧址。各县区分别建有红色教育主题展览馆多处,比如博兴县的高家渡革命历史展览馆、邹平市的长山中学民族魂纪念馆等。这些遗址遗迹在夯实党员信仰之基、涵养党员斗争精神、锤炼党员斗争本领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瓶颈和不足。比如,部分展览馆内容雷同较多,特色不够鲜明;对红色文化深入解读不够,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多,思想内涵提升少;融入党员教育缺乏系统性规划等。
实践路径
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老渤海革命传统属于历史,更应属于新时代。弘扬老渤海革命传统,打造“渤海红”党员教育品牌要坚持系统观念,在党员教育内容和形式等方面整体谋划、有序推进。
以老渤海革命传统丰富党员教育内容。用“不屈不挠、艰苦奋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老渤海革命传统丰富党员教育内容,提高党员党性修养,推动党员作用发挥。一是以不屈不挠的老渤海革命传统涵养党员斗争精神,锤炼党员斗争本领。从土地革命时期的益都、博兴、庆云暴动到抗日战争时期的盐山起义、黑铁山起义、牛头镇起义,以及刘胡兰式的女英雄吴洪英、舍身炸碉堡的爆破英雄侯登山等,这些都是老渤海人民不屈不挠的生动实践的缩影,这些都是教育党员敢于斗争、勇于斗争的生动教材。二是以艰苦奋斗的老渤海革命传统涵养学员自信自强的品格,锤炼艰苦朴素的作风。不管是面对日伪军疯狂“扫荡”“蚕食”“清剿”,还是残暴的“囚笼政策”“三光政策”,渤海军民始终坚定信心、无惧苦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这些都是教育党员自信自强、艰苦奋斗的生动实践。三是以顾全大局的老渤海革命传统涵养党员大局意识,锤炼政治忠诚。不管是主动参军投身前沿阵地还是踊跃支前作为后方基地,不管是挺进天山之巅还是南下沪浙川,渤海军民舍小家为大家,服务大局、维护大局,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些都是进行政治忠诚教育的鲜活案例。四是以无私奉献的老渤海革命传统涵养党员主动意识,锤炼担当品质。解放战争期间,渤海军民不计私利、倾尽所有、主动担起抗战大后方重任,唱响了感天动地的奉献之歌。“要粮有粮、要钱有钱、要人有人”“倾家荡产支援前线”“砸锅卖铁支援前线”的支前实践是教育党员积极担当、主动作为、发挥作用的鲜活教材。
以老渤海革命传统创新党员教育形式。用“不屈不挠、艰苦奋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老渤海革命传统创新党员教育形式,增强党员教育的参与度和体验感,实现修养和能力双提升。一是用老渤海革命传统丰富现场教学。红色资源是我们党为人民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利用红色资源开展现场教学是党员教育的重要途径。以“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为主线,整合全市红色资源,合理设计现场教学路线。按照“课前导学+现场讲解+总结提升”三步法完善现场教学流程,深挖红色资源背后的思想内涵,深化现场教学内容,提高现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用老渤海革命传统开展互动式教学。用好各级党史研究机构、党校、教育基地,围绕弘扬老渤海革命传统开发设计情景模拟、沙盘模拟、行动学习等互动式教学方案,引导学员由“被动听”转变为“主动做”。老师设计开放性问题,引导学员通过深入思考、小组研讨、观点碰撞交流、形成共识等环节,增强党员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让广大党员干部在红色教育中滋养初心、汲取奋进力量。三是用老渤海革命传统探索沉浸式教学。在“党课故事会”“我来讲党课”“我和我的支部”等活动中设置弘扬老渤海革命传统主题板块,汇聚老党员、年轻党员、先模人物、榜样群体等,通过红色故事、红色文艺歌剧、情景朗诵剧、表演唱、演讲等形式,回望激情燃烧的革命故事,感受峥嵘岁月,激发使命担当。可结合滨州共产党员“淬火”工程、主题党日、示范培训班等,开展沉浸式教学,结合渤海区历史,设计抬担架、推推车、限时做军衣、军帽等活动环节,在忆苦思甜中传承老渤海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作者系滨州乡村振兴党员干部培训基地教研室副主任、高级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