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项规定一子落地,作风建设满盘皆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推进党的作风建设过程中,以八项规定为“小切口”,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新征程上,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重大意义,以学习教育为契机继续擦亮中央八项规定这张管党治党的“金色名片”,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作风保障。
历史维度:中国共产党加强作风建设的经验传承与历史自觉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作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对此,中国共产党坚决向不正之风亮剑,以优良作风赢得民心。以1929年古田会议为例,会议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基本原则,首次提出“教育党员使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的生活都政治化,科学化”的重要论断,成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源头。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与党内主观主义、官僚主义作斗争中逐渐认识和把握了作风建设的规律,为党在全国执政后进一步推进作风建设奠定了基础。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在执掌全国政权、从事和平建设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对执政党的作风建设作了进一步探索。1957年,党中央下发《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在全党重新进行一次普遍且深入的反官僚主义、反宗派主义、反主观主义教育。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新的历史条件下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官僚主义和骄傲自满情绪有所滋长等作风问题作了警示和打击,引领了一种新的政治风气和社会风尚。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面对新的挑战,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作出了“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的重要论断,把端正党风作为加强执政党建设的重要途径。比如,开展整党、“三讲”教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提供了重要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制定出台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及实施,是对我们党百年作风建设经验的传承和发展,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加强作风建设的历史自觉,更成为党的作风建设的代名词。
理论维度: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丰富发展和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政党,其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必须要有优良作风。自无产阶级政党诞生之日起,如何抓好党的自身建设就是各国共产党人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中央八项规定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
在作风建设方面,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都着重强调无产阶级政党应坚决抵制官僚主义、特权思想等不良作风。中央八项规定从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等细微处着手,将抽象的作风要求具象化,确保学习教育取得实实在在成效,以优良作风推动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在政党与群众关系方面,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力量之源,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必须相信和依靠人民,在政权建设上更要相信和依靠人民。中央八项规定指向的是人民群众呼声最高、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人民群众的呼声是反映民心的“风向标”,是确保党的作风建设不偏航的“指南针”。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真挚的为民情怀。
在制度建设方面,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倡导建立科学、有效的制度体系来保障党的建设。中央八项规定以简洁而有力的制度形式,把作风建设的要求通过制度条文固定下来。比如,在精简文件简报方面,坚持“短实新”的文风,中共中央政治局同志不题词、不题字、不作序;在规范出访活动方面,严格控制出访规模、路程、交通工具、天数;在改进新闻报道方面,严格把关篇幅字数、版面安排、时段时长等。这些具体制度细则和实践举措,营造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良好政治生态。
现实维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举措和重要遵循
中央八项规定是新时代制定的第一部重要党内法规,指导思想就是从严要求,体现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雷霆之势开启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征程,“动真格”是中央八项规定能持续发挥强大威力的重要原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钉钉子精神和实实在在的举措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落实。一是严格执纪,对于群众反映强烈的公车私用、公款吃喝、餐饮浪费等不正之风绝不姑息,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露头就打,不论级别高低,一律没有例外。二是严密监督,充分发挥纪委监督、群众监督等作用,对于日常监督中发现的问题严查快处。三是标本兼治,对在监督监察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健全工作机制,着力铲除不良作风持续蔓延的土壤。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央八项规定的践行效果高度肯定,认为制定和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推动了全面从严治党,推动了党风、政风、社风好转”。新时代,我们坚定不移地以钉钉子精神抓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落实,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破除障碍、革除弊端的决心,释放了持续正风肃纪的强烈信号。
作者单位:中共滨州市委党校(滨州行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