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4月01日
增绿护绿兴绿并举 绘就品质滨州绿美画卷
本报记者董珊珊通讯员王杰冯清杨德利
文章字数:873

  近年来,我市着眼于“环境品质更美”,以生态和谐的绿色为基调,绘就品质滨州绿美画卷。
  森林资源“增量提质”。持续巩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推进科学绿化。深挖造林绿化空间,见缝插绿、应栽尽栽,科学开展国土绿化,持续增加森林资源总量,提升林草资源总量和质量,巩固和增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2024年,全市完成造林7900亩,其中退化林修复2286亩;建设市级森林村居15个,已全部完成验收。年完成验收土地整治项目16个,投资规模8004万元,建设规模6600亩,新增耕地面积3189亩。
  聚焦“兴绿活林”,发挥资源效益。阳信县研究出台了《阳信县鸭梨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建立起了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梨产业发展格局。持续深化与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所战略合作,培训梨农2万余人次,实现梨园现代果园管理技术推广全覆盖,初步建立“乡土专家”队伍20余人,实现节约成本420元/亩。从林地中要“粮”要“钱”,发展特色林下经济,推广林蝉面积2.2万亩,林下蚯蚓养殖1000亩,林药种植500亩,惠及全县种植养殖户3900余户;通过FSC国际认证,带动伟国板业、万华板业、欧亚木器等木材加工企业快速发展,使木材价格每立方米提高100元,家具出口企业订单增长50%。沾化区建设冬枣产业智慧管理平台,实现全区9个种植乡镇全覆盖,11个示范园区全感知,辐射116个重点村9.6万亩枣园。
  聚焦“护绿”,让生态发展健康持久。在加强病虫害防治和森林防火的同时,湿地资源的保护为“护绿”工作增添了更多生机。湿地在净化水质、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价值。近年来,沾化区以推深做实林长制为抓手,持续加强湿地保护宣传引导,加大日常巡护监测力度,在思源湖省级湿地公园建立湿地检察公益保护基地。目前,湿地资源面积达54.8万亩,包含7个湿地类型。湿地生态功能得到显著提升,重要物种种群数量明显增加,每年迁飞和停歇的候鸟多达数百万只。
  我市申报省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资金447万元,位列全省第三,加强湿地保护修复,完成黄河岛国家级湿地公园生态修复项目;完成打渔张省级湿地公园生态修复项目。2024年度,我市获省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资金452万元,用于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