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4月01日
2024年全市办结各类执行案件2.16万件
执行到位金额42.14亿元
文章字数:1,795
  本报讯(记者李淑霞见习记者赵浚彤报道)3月31日,记者从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发挥执行效能建设品质滨州”新闻发布会市中级法院专场获悉,2024年以来,滨州两级法院瞄准“三强三优”工作目标,锚定“实施五项行动、打造品质司法,加快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总体思路,拓展升级“滨锋52”执行品牌3.0版,推动全市执行工作高质量发展。一年以来,全市共办结各类执行案件21625件,执行到位金额42.14亿元,拘传1672人,以最强力度、最快速度、最大限度实现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3项核心指标中,有财产可供执行法定审限内执结率99.95%,居全省第三位;终本合格率100%,居全省第一位;执结率97.86%,居全省第一位。5项审判质量管理指标中,审限内结案率99.63%,居全省第一位;超12个月未结案件占比长期保持清零,居全省第一位。
  坚持常态长效,充分发挥执行职能作用
  执行品牌迭代升级。推出“滨锋52”3.0版本,以集中执行的力度、查人找物的准度、规范执行的精度、社会参与的深度和善意文明的温度破解“旧难题”,以“立审执协同”和“执破融合”两方面推动“新发展”。组织开展涉民生、涉金融、涉小标的额案件等各类集中执行行动389次,凌晨执行、夜间执行、周末执行、节假日执行、错时执行成为全市法院常态。“滨锋52善执者行”党建品牌获评全省法院党建与业务融合典型案例。
  打击拒执不断发力。以雷霆之势严厉打击逃避执行行为,维护法律尊严和社会公平正义。出台《严厉打击拒执犯罪通告》,公布全市法院线索举报电话,优化执刑衔接,畅通自诉渠道,开展专项行动,全市法院移送拒执犯罪线索50起,立案17件。
  信访便民持续在线。严格落实首接负责制,通过微信公众号等便民平台常态化发布执行信访值班表,确定每周执行局长接访日。对全市执行信访案件及时挂网督办,确保实现“找法官可见、递材料有接、遇疑惑能解”。
  深化改革创新,不断提升规范管理效能
  “全链条”规范办案程序。出台《“规范执行年”工作方案》,在全市范围开展规范执行提升行动。针对执行立案、案件管理、执行文书制作、执行公开、执行财产调查、执行结案、执行信访处理7个办案流程、26项具体问题抓好规范,推动执行工作高标准开展、高质量落实。相关做法被省法院、滨州市委推广。常态化压实节点管控,实行重点指标每日提醒、终本案件每周抽查,执行态势每月通报,科学指导全市执行工作,《人民法院报》以《坚持586天“每日提醒”步履不停》为题刊发经验。
  “全方位”落实重点工作。扛牢“交叉执行是更深层次的审执分离”理念,全市交叉执行455件,取得实质性进展296件,占比65%,执行到位金额1.1亿元。扎实推进终本清仓,全市法院全年出清案件20774件,两级法院出清进度均超100%,居全省第二位。推动破产与执行程序深度融合,出台方案,成立专门合议庭,畅通执转破程序,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审执融合新模式,推动“失能”主体依法退出市场。
  “全覆盖”建强执行队伍。组织党员干警政治轮训,开展理论学习面对面,纵深实施“五心”工程,促进党建成果转化。市中级法院执行一庭作为“齐鲁天平先锋岗”唯一代表在全省作典型发言。在全市范围开展执行队伍业务培训、执行大讲堂等活动。进一步优化全市法院执行队伍,对24名长期在执行上的人员进行了交流。惠民、邹平、无棣法院先行先试,探索新任法官、法官助理先到执行部门工作一年机制,执行队伍人员结构不断优化。
  凝聚执行合力,服务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激发“首创”的能量。坚持善意文明执行,创新“惩戒预警”执行模式。针对市场主体,通过设定“宽限期”、采取“预失信”“预处罚”等方式,督促被执行人主动纠错,激励企业诚信守法经营,解决了一大批“骨头案”“钉子案”。创新发挥执行裁决的指导反馈职能,中院办理的江苏某建设公司与广东某建设公司执行异议案获最高法院《执行工作指导》刊发。
  涵育“诚信”的土壤。持续开展企业信用修复行动,培养优良的企业信用,以高水平执行工作助推全市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博兴法院建立全省首家失信警示教育基地,集警示、教育、惩罚于一体,引导失信人员和社会公众知敬畏、知行止,带动社会诚信观念的整体回归。
  形成“联动”的合力。以府院联动为突破口,提升执行工作效能,形成执行破难的合力。联合18家成员单位出台《联席会议实施意见》,共建综合治理执行难大格局。与市公安局联合制定《关于进一步协助解决执行难工作的意见》,有效破解“查人找物”难题。与市司法局联合出台《关于执行案款公证提存的实施办法》,进一步规范执行案款管理等。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