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3月26日
语文课堂上的“心灵对话”
文章字数:529
  本报滨州讯(通讯员报道)近日,在滨州实验学校5年级13班的语文课堂上,一场关于“如何与不完美的自己和解”的讨论热烈展开。这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正是该校贯彻落实《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精神,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科教学的生动实践。
  授课人李静老师在认真学习《行动计划》精神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五育融合”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路径。在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四大名著”的教学中,她巧妙地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人物形象分析,引导学生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人物性格的多面性,并从中获得启发,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以往分析人物形象,我们往往习惯于贴标签,比如周瑜是‘善妒’,武松是‘勇猛’。但实际上,每个人物的性格都是复杂多面的,就像我们每个人一样。”课堂上,李静通过引导学生深读文本和原著,分析不同人物的性格和心理状态,并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相结合,不仅提高了同学们的共情能力,也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语文课堂,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文学素养,也帮助他们树立了积极健康的心理观念,实现了‘以文化人、以德育心’的目标。”滨州实验学校主要负责人表示,学校将不断探索“五育融合”的有效路径,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