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3月19日
枣乡女人
○时云霞
文章字数:2,154
  “中国冬枣之乡”沾化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有一片绵延三十多公里的枣林。被誉为“百果之王”的沾化冬枣,以其皮薄肉脆、甘甜多汁的独特口感,成为这片沃土上最耀眼的“明珠”。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生活着许许多多了不起的枣乡女人,她们是坚韧不拔的“守护者”,用勤劳和智慧书写着属于她们的传奇故事。
  她们的故事好似一颗颗饱满的冬枣,甜蜜又充满力量;她们的故事犹如一台台精彩绝伦的大戏,一年四季不停演绎。“春刮老皮夏抹芽,秋剪徒枝冬疏杈”,这句简单实用的修剪管理口诀,就是枣乡女人口中动听的小曲,时常响彻那片枣林,响彻多情的沾化大地。
  春·剪枝整形
  春天初至,黄河口的冻土仍带着冰碴,冬枣林里却早已热闹非凡。远远望去,林间好似有朵朵红霞在跳动,走到近处一看,原来是枣乡女人头上扎的红头巾,她们正忙着给枣树修枝,一个个身手利落,手指就像会跳舞一样,锯老枝、留新条、拉枝调冠,一套工序下来,枣树的骨架就被重新塑造好了。这里面可有不少科学智慧呢,她们说剪枝得遵循“三枝配套”原则,这样树冠才能通风透光。
  六旬的张婶儿踩着人字梯,手持高枝剪,“咔嗒”一声,一根老枝应声落地,她还咧嘴笑呢:“得给枣娃儿腾出地儿来。”她那双布满冻疮的手在枝丫间翻飞,宛如弹奏一架绿色的钢琴。
  时家姐妹更是技艺高超,她们独创了“三层伞”修剪法。经过她们的修剪,枣树变了模样,阳光透过枝丫,在地上洒下碎金般的光影,美不胜收,就连农科所的专家都慕名前来“取经”,对她们的手艺赞不绝口。
  齐家村的姐妹们也不甘落后,掐枣芽更有讲究,得等嫩芽展开三片叶子的时候精准“摘心儿”,抑制住顶端优势,让侧枝多生长;拉枝的时候,用布条把主枝拉到六七十度,给枣树弄出个立体采光的结构。
  枣乡女人就像一群神奇的园艺师,把枣树打理得“服服帖帖”。
  夏·烈日炼金
  三伏天时,太阳就是一个大火球,枣林宛如一个翡翠蒸笼,酷热难耐。枣乡女人可不怕热,猫着腰在枣林里干活儿,开甲环剥比男人们干得还要快,在选好的树干两三层侧枝的地方环割出不足1厘米宽的韧皮部,阻断养分回流的路,让枣花清盘后能早点膨大起来,这刀口的深度得精确到毫米,这就需要“绣花”一样的精细了。
  秀兰脖子上搭着湿毛巾,蹲在树荫里磨着环剥刀,刀刃闪着寒光,她一本正经地说:“这手艺讲究‘三快一准’,下刀要快,剥皮要快,围转更要快,刀刃还得紧贴木质部,比绣娘描花还要精细。”她还说,现在的新式“老齐开甲刀”更是精准锋利、省时省力。
  枣乡女人独创的“树冠微气候调节术”堪称一绝,用苇帘搭建遮阳棚,用喷雾器制造人工晨露,就这样在近四十摄氏度的高温下,她们硬是培育出了翡翠般的优质幼果,着实令人惊叹。另一个技术就是薅枣疏果,枣乡女人及时疏果,把小的、不规则的冬枣全部薅掉,树上的枣子太密,肯定都长不大,树上的养分也供应不足,容易缩果,所以产量必须得控制,确保果实吸收充足养分;还得按照“五留五不留”的法则,控制好每亩地的坐果量,这活干得那叫一个仔细,生怕哪个枣儿被照顾得不周到。
  秋·月夜摘星
  秋天一到,枣林里就开始弥漫起了香甜的气息。国庆节前后,冬枣就迎来了大丰收,枣乡女人开启了昼夜抢收模式。天不亮的时候,她们去劳务市场雇几个女工,让她们戴着头灯去帮忙采摘,趁着夜露未消采摘下的冬枣会更脆;晚上回家再过级分拣好进行装箱,然后装上三轮车去冬枣市场批发。
  枣乡女人卖冬枣也是“双轨”销售,一方面,凌晨三点大小车辆就涌进下洼冬枣市场,她们打着手电跟客商讨价还价;另一方面,她们精挑细选糖分足、脆度高的特级果,等着网友下单,网售冬枣质量更胜一筹,价格也比市场批发价要高。红梅把自家冬枣摆成“七星阵”,举着糖度仪与客商“周旋”:“甜度高、口感好,我们这可是‘沾化月光’滋养大的冬枣哦。”她们发明的“呼吸式气调库”也非常神奇,能让冬枣提前进入休眠状态,等到春节再上市时,果柄依然泛着青翠。
  冬·冰火淬玉冬天到了,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包装车间里,枣乡女人裹着军大衣,练就了“闪电手”,分拣、套网、装箱、打包,动作一气呵成,高效完成流水线作业。手指冻僵了,她们就在暖手宝上捂上三秒,接着再投入“战斗”。这群沾着冬枣香的女人们,手都皲裂了,却书写着现代农业的传奇。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深入普及,传统冬枣销售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在下洼镇,枣乡女人凭借敏锐的商业洞察力和果敢的行动力,意识到要实现冬枣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重构产业链,成为经济变革的主力军。电商达人“冬枣姐”在直播间里妙语连珠:“老铁们瞧瞧这枣儿,冰糖心都能照见黄河浪喽。”一下子把网友们逗得哈哈大笑。
  电商直播间里传来各种沾化冬枣的宣传声,枣乡女人能让冬枣每亩产值增长好多倍,这些年她们还“研发”出了冬枣酒、枣花蜜、枣芽茶等十几种深加工产品,她们酿的枣酒能让西北汉子更加沉醉,她们做的枣木雕还入选了“非遗”名录,更厉害的是她们还组建了“姐妹包装队”,一天收入几百元,硬是把“农闲季”变成了“创收季”。
  科技在进步,时代在变迁,“95后”新一代枣乡女人已经学会了用无人机喷施叶面肥,竟然还别出心裁地开发出了“枣树认养”App……在这片绵延三十多公里的枣林里,每颗冬枣都蕴含着飒爽的枣乡魂,寄托着父老乡亲们的殷切期望,沾化的枣乡女人用她们特有的智慧和力量书写出了属于自己的传奇华章,成为这片沃土上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