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临池镇大洞村那棵千年古槐枝繁叶茂,浓荫匝地。树下,三三两两的村民摇着蒲扇纳凉闲话。然而,每当临池中心卫生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的身影出现,这宁静的角落瞬间热闹起来。“王大夫,您来啦!我这血压最近感觉有点飘……”“李医生,上次那个代茶饮方子真管用,再给我配点?”量血压、测血糖、健康咨询、慢病随访……千年古槐下,俨然成了村民离不开的“健康驿站”。
大洞村地处临池西部山区,村民就医多有不便。为了打通服务山区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临池中心卫生院的家庭医生们主动将服务“送进家门”。“山区村落分散,留守老人多,出门看个病不容易。”家庭医生团队队长介绍道,“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入户计划,每月定期上门,为签约村民提供基础检查、用药指导,还根据季节变化做健康宣教。”对于慢性病患者,团队更是建立了动态档案,进行精准跟踪管理。村民李大伯对此深有感触:“以前去镇卫生院,腿脚不利索得走半个多小时。现在好了,医生定期到家里来检查,太方便了!这服务真是做到我们心坎上了。”
中医入户,“简便验廉”解民忧
在入户服务中,家庭医生团队特别注重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色优势。脉诊、针灸、推拿等中医技术深受村民欢迎,尤其是针对山区常见的关节疼痛、脾胃不适等问题,团队还会配制中药代茶饮方。村民王阿姨就是中医服务的受益者:“我这老肩周炎,疼起来胳膊都抬不起。多亏了王大夫!”她指着正在为她进行推拿的医生,脸上满是轻松的笑容,“王大夫给我扎了几次针,又推拿了几回,现在感觉松快多了!家门口就能做上中医理疗,真是实惠又有效。”
今年以来,这支“车轮上的健康守护者”队伍已累计为山区重点人群提供个性化签约服务200余人,覆盖临池镇西部15个村庄,开展上门服务300余人次,重点人群随访率达到100%。他们的车轮碾过崎岖的山路,留下的不仅是药品和仪器,更是山区群众触手可及的“医靠”和一份“最温暖的守护”。
卫生室升级,村民看病更“称心”
守护村民健康的阵地,不仅在流动的服务车上,也在“家门口”的卫生室里。在郭庄村,一项投资25万余元的村卫生室升级改造工程即将完工。原本190平方米的旧卫生室焕然一新,科学选址紧邻村委会,极大方便了村民就医。
“新卫生室地方宽敞多了,也亮堂!听说还要配新设备,等拾掇干净了,以后看病肯定更方便、更舒心!”前来查看进度的郭大爷指着崭新的墙壁和窗户,充满期待地说道,“以后有个头疼脑热,几步路就能到卫生室,再也不用跑远路了。”与此同时,古城村的卫生室改造也已进入收尾阶段,预计7月底完工。这些升级改造,正推动着乡村医疗从“有地方看病”向“在家门口看好病”扎实迈进。
“小红”开讲,急救知识入人心
守护健康,不仅要靠专业的医疗服务,提升群众自身的应急能力同样关键。在临池镇的企业车间、乡村广场、甚至是热闹的孝文化节活动现场,“小红讲急救——邹平市红十字应急救护微课堂”的身影活跃在各个角落。截至目前,这个深受欢迎的公益课堂已成功举办13期。
“大家记住,遇到有人烫伤,第一时间要‘冲、脱、泡、盖、送’!”在最近一期走进企业的课堂上,应急救护讲师赵娜正在讲解烫伤急救要点,台下的工友们听得聚精会神,不少人还认真做着笔记。“以前遇到突发情况只会干着急,现在学了心肺复苏和包扎,心里踏实多了。”参与培训的张师傅表示,“‘小红’讲得特别实用,关键时候真能救命!‘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这话一点不假。”
从古槐树下流动的“健康驿站”,到焕然一新的村卫生室,再到遍地开花的急救课堂,临池镇正用心用情编织着一张覆盖全域、贴近民心的基层健康守护网。这份坚实的“医靠”,如同那千年古槐深深扎根的根系,默默滋养着乡村的健康新生活,让“健康临池”的愿景在每一位村民的笑脸中逐渐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