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第五军第一支队,被任命为第一支队队长。马天民率队活跃于长山、邹平、桓台、章丘一带,攻据点、破铁路,宣传抗日。1939年10月,马天民前往长山县城西大辛庄为部队起枪,由于警卫员叛变出卖,被日伪军包围,突围时身中数弹壮烈牺牲。
1933年,马耀南应长山县社会绅士名流及政府邀请,回桑梓办学。马耀南自执掌教鞭,便将“教育救国”的匾额悬挂于校门之上,一边延聘人才,一边筹资建设,学校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马天民十分佩服兄长马耀南的为人做事。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同年12月,马耀南与共产党的干部姚仲明、廖容标、赵明新组织了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成立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马天民积极支援起义,发动当地群众组织抗日武装。二哥马晓云也参加了起义。
1938年1月,马晓云被日伪军抓去。经第五军领导研究,决定派马天民设法营救。马天民受命后,冒着风险,找到马晓云所在七支队的有关人员了解被捕情况。随后他独自一人潜入重兵驻扎的周村城内,利用过去的经商关系,做了许多工作。2月,马晓云被保释出狱。
1938年4月,五军所属的各中队相继扩编为若干支队,每个支队下设三四个中队。马天民所在的部队组建为五军第一支队,由他任司令员。他率领一支队在邹平、长山、章丘、桓台一带开展抗日斗争,建立抗日根据地,迫使敌伪军一度撤出邹平、长山县城。
1938年6月,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改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三支队”,马天民被任命为三支队独立营营长。独立营后来成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三支队的主力之一。
1938年10月,日寇加紧对我抗日根据地围剿,部队供给遇到困难。支队司令部决定邀请当地有名望的抗日爱国人士,组织募集委员会,并派马天民具体负责这项工作。马天民四处奔走筹备,于1939年2月正式成立了“募集委员会”,在邹平、长山、桓台一带积极开展统战募捐工作,动员当地各阶层人士“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力地支援了三支队的抗日武装斗争。
1939年7月,马耀南和杨国夫率领三支队东进临淄。疯狂报复的敌人把我军团团包围,在突围战斗中,马耀南壮烈牺牲。马天民失去大哥后悲痛万分,他把家仇国恨融于一起,下定决心和日本鬼子血拼到底。
1939年10月,有人送情报,说长山城西大辛庄,有一户人家有枪,我们的同志曾去过,但没要出来。马天民得知这一消息,决定亲自去把枪要来。他带上两个警卫员就出发了。黄昏时,他们进了大辛庄。第二天清晨,马天民刚刚起床,突然听到枪声大作,敌人向辛庄围剿过来。马天民一边射击,一边带着一名警卫员撤退,另一名警卫员早已跑得无影无踪。当撤到辛庄西南的一片墓田时,敌人对马天民形成了三面合围。马天民临危不惧,在松树和坟墓的掩护下,坚持和敌人战斗。敌人集中机枪、步枪一齐向马天民猛烈射击,马天民身中数弹,壮烈牺牲。
(资料来源:人民网、山东英烈网、滨州文明网等)
马天民,马耀南三弟。1937年参加抗战工作,组建山东人民抗日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