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沾化讯(通讯员 王香凝郑晓晨报道)走进沾化区法治文化公园,沿路设置的民法典知识宣传栏、法治典故宣传牌主题鲜明、内容丰富,还配有相关视频二维码,不仅让市民群众能够“出门见法”,还能随时“码”上学法,让这个广场充满着浓郁的法治宣传氛围,吸引着众多市民群众参观学习。
“在家门口就能学习婚姻家庭、遗产继承等相关法律知识,手机扫一扫宣传栏上的二维码,还能线上咨询法律问题,这个法治广场建得好、很实用。”在广场上散步的市民王先生说。
近年来,沾化区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对法治文化公园进行提档升级,公园内法治元素随处可见,“法治红”和“生态绿”相得益彰,赋予整个公园浓厚的法治文化底蕴,打造出一步一景、法景相融的法治文化阵地新样板。
与此同时,沾化区各乡镇、街道结合实际情况,坚持“法”“景”融合理念,纷纷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法治文化阵地,让法治宣传更接地气、惠民生。
下洼镇结合“冬枣之乡”地域特色,利用秦口河的地理和环境优势,以“法治+心安”为主题,建设枣乡心安法治广场,向广大群众普及宪法、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在遇到不法侵害时,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我们自身合法权益。”近日,在枣乡心安法治广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主题宣传栏前,普法志愿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贴近生活的案例,向青少年学生讲解相关法律知识,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法律意识。
此外,下洼司法所还组织全镇248名“法律明白人”,开展现场普法教学活动,有力提升他们的普法教育水平,为“心安小镇”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这些普法漫画画得真好,很多涉及民生的法律问题一目了然。”在大高镇薛家村宪法主题广场,村民一边散步一边对普法漫画墙点赞。薛家村宪法主题广场周边零星布置了宪法标语、名家金句、宪法知识等主题宣传牌,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教育。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每年秋天“农民丰收节”期间,大高镇通过镇村联动,广泛开展“法治文化进景区”活动,通过设置“法律知识抢答”“开盲盒”“角色扮演”等趣味环节,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
近年来,沾化区通过整合资源、创新形式、丰富载体,建成了全市首个村级宪法主题广场、水上法治长廊、法治文化墙等一批接地气、聚人气的法治文化阵地,成功打造了9个国家级、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并陆续成为市民群众日常学法的“打卡点”,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法治动能。“我们立足乡村群众法治文化需求,坚持法治、文化、本土相互融合的理念,在全区建设了集‘教育性、观赏性、互动性、实效性’为一体的法治文化阵地430余处,营造了法治宣传的浓厚氛围,全面助力品质滨州和‘心安城市’建设。”沾化区司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吕增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