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飞通讯员董坤张莹莹
如今,很多市民手机不离手,也有很多人习惯睡前玩手机。但是,长期玩手机可能带来各种各样的危害,其中就包含一种手部疾病——腕管综合征。
说起腕管综合征,很多人并不熟悉这个名词,但这个病的发病率却不低,它是一种常见的局灶性单神经病变,占所有神经病变病例的90%。
腕管综合征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病症?为何经常使用手机会增加患病几率?日常生活中该如何预防腕管综合征的发生?让我们一起听一听滨医附院手(显微)外科主任医师刘永涛怎么说。
■手指麻木,当心患上腕管综合征腕管综合征是一种什么疾病?
“腕管综合征,其实就是大家常说的‘鼠标手’,是由于手的前臂正中神经在腕部受到卡压而产生的症状和体征。”刘永涛说,当腕关节屈曲或伸展时,腕管内压力会不断上升,当腕管内压力达到一定数值时,正中神经的外膜血流受阻,就会导致神经缺血。长时间的缺血会引起正中神经脱髓鞘改变,最终造成运动和感觉功能受损。
患上腕管综合征后,会有哪些表现呢?
“一般表现为拇指、食指、中指和环指桡侧麻木、刺痛或烧灼样感,可同时伴有手的精细动作不灵活、无力等。”刘永涛说,手部神经受到压迫后,手的感觉会出现异常,早期是麻木感,后期可能会出现疼痛感,“所以大多数人一出现症状便能够察觉,来到医院就诊”。
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手指则是手的眼睛,是人体重要的触觉器官。刘永涛提示,患上腕管综合征后,应该及时治疗,如果放任其发展,很有可能造成永久性神经损伤,使手部功能受损,引起手部肌肉萎缩等更严重后果。
“在临床上,腕管综合征属于一个常发病,早期治疗起来的难度不大。”刘永涛说,而且越早治疗,恢复效果越好,操作越简便,“如果正中神经受压过久产生严重变性,恢复起来相对困难,有时可能需要手术来恢复神经功能,手术后神经的恢复约为一天一毫米,整个恢复期比较长”。
在腕管综合征的病程早期,可能有一个痛觉过敏状态,就是当我们的手被碰一下时感觉格外疼痛。这个症状持续时间较短,很多人不太容易注意到,但是这却是损伤的早期阶段,“当这个阶段过去,很快就会转变为麻木的症状”。
“不管什么情况下,手指都不应该出现麻木症状。”刘永涛提示,如果手指出现麻木,要及早找专业医生做鉴别是何原因。
■腕管综合征有明显的年轻化趋向,和长时间使用手机有关
手腕的重复运动,是导致腕管综合征的显著危险因素,这个疾病有很明显的职业特性。
“像重体力工人、IT工作者等频繁使用手腕及进行高强度活动的人群,更容易患腕管综合征。”刘永涛解释说,女性患腕管综合征的几率是男性的3倍,这主要因为女性腕管横截面积比男性小。另外,肥胖会增加腕管内压力,压迫正中神经,还会引起代谢变化,导致神经内水肿和正中神经肿胀。此外,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腕管综合征的发病几率比普通人更高。
刘永涛表示,临床研究表明,近年来,腕管综合征有很明显的年轻化趋向,这与当代年轻人不良的使用手机习惯有关。
“早期最容易得这类疾病的是挤奶工,因为他们工作时往复地进行屈伸动作,而现在这种工作损伤少了,出现了一种新的损伤机制,就是玩手机。”刘永涛说,在日常接诊过程中,不乏许多因玩手机而患病的患者,“现在大家习惯把手机拿在手上,坐着玩、躺着玩,有时候一玩时间就很长,手腕长时间保持固定动作,发生腕管综合征的几率便会大大增加”。
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腕管综合征的发生呢?刘永涛给出了他的建议。
第一,不管做什么工作,不要长时间保持一个动作,包括伏案写字,使用电脑,一般来说,超过1个小时就需要休息,或者做一下伸展动作。
其次,对于日常使用智能手机的市民来说要特别注意,不宜长时间使用手机,最好别超过20分钟,如果使用手机进行娱乐活动,建议使用手机支架。
“近年来,我们发现腕管综合征在青少年之中也有发生,其实青少年早期发病,一般不需要做特别的治疗,在病程早期,只需要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就可以慢慢恢复。”刘永涛说。
“对于平时爱玩手机的年轻人来说,一旦出现手麻等腕管综合征的具体症状,无需过度担心。”刘永涛表示,及时前往正规医院的专业科室就诊,相关症状都可以得以很好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