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滨州讯(通讯员 郑雅楠 张燕报道)紧张有序的心肺复苏术模拟演示、精准示范的海姆立克急救法、细致讲解的创伤包扎技术,配合口腔健康、科学用眼及安全用药专业咨询……7月6日,滨州职业学院医学技术学院“‘医’起守护,‘救’在身边”急救知识科普实践团走进滨州市吾悦广场,为市民带来一场生动的生命守护课。
这场集急救技能与健康知识于一体的科普盛宴,是滨职医学技术学院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亮丽缩影。据了解,这已是“‘医’起守护,‘救’在身边”急救知识科普实践团连续第2年开展此类活动。自实践团成立以来,足迹遍及山东、河北、辽宁、河南等多个省份,累计为数万名群众提供面对面的急救科普与健康咨询服务,持续在社区、乡村、学校播撒守护生命的“星火”。
精准培训强内功,专业筑基育精兵
生命急救,分秒必争,专业能力是制胜关键。滨职医学技术学院急救知识科普实践团汇聚了来自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口腔医学技术、眼视光技术、药学等多个专业的学子,为科普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石。
为确保服务精准有效,实践团成立伊始便启动高强度“练兵”,多次邀请资深专业教师对队员们进行系统化培训与现场指导。培训不仅深化了成员对活动社会价值的认知,更聚焦实战技能提升——专业教师系统演示心肺复苏术(CPR)、海姆立克急救法、包扎术的核心流程与关键细节,并针对老年人、婴幼儿等特殊群体,详细剖析差异化急救策略。队员们的每一次模拟演练均在导师严格把关下进行,力求动作规范、流程娴熟。这支在反复模拟演练中锻造的队伍,以高度的觉悟和过硬的技术,成为深入基层播撒急救火种的坚实力量。
校社联动拓平台,急救“星火”传万家
7月6日,实践团成员将专业的急救课堂搬到吾悦广场。活动现场,广场工作人员、往来顾客、专业指导老师及志愿者学生济济一堂。
活动伊始,实践团指导教师回顾了项目开展历程与取得的成效,呼吁在场群众积极学习、主动传播急救知识和技能,自觉成为传播急救知识的“火种”。随后,志愿者讲师利用人体模型,清晰演示了CPR与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完整操作流程,并结合生活中常见的突发场景,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自救与互救的核心步骤。现场观众学习热情高涨,纷纷在讲师“手把手”指导下进行心肺复苏与海姆立克法实操演练,让急救技能在沉浸式体验中得到有效传递。
活动现场还特别设置了健康科普问询专区。来自不同医学专业的实践团成员及指导老师,依托自身专业背景,为市民提供了细致的口腔健康检查与咨询、科学用眼指导以及安全用药知识讲解等专业服务,满足了群众多元化的日常健康需求,将“防”与“救”的理念紧密结合。活动尾声,实践团成员还深入周边小区与商铺,广泛派发精心制作的急救知识与健康科普宣传页,将守护生命的智慧进一步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
守护人民群众的平安梦、健康梦,是“医”起守护急救科普实践团矢志不渝的初心。未来,滨州职业学院医学技术学院将继续立足医学专业优势,深耕科普沃土,推动急救知识从校园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在群众身边真正扎根、发芽,筑牢“生命屏障”、助建健康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