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在浙江省台州市解放一江山岛烈士陵园,91岁的滨州老兵赵守忠在战友墓前久久伫立。老人含泪说道:“那时候我们只有一个信念,就是一定要把红旗插上一江山岛!战友们前赴后继,很多人在冲锋时倒下了……这次能重回战场看看,我要替牺牲的战友们多鞠几个躬。”
为纪念一江山岛战役胜利70周年,6月29日至7月1日,惠民县委组织部、惠民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惠民县档案馆与姜楼镇组织姜楼籍参战老兵及家属,赴浙江台州开展了“重访战斗遗址,赓续红色血脉”主题活动。参加此次活动的有3位参战老兵:潘士义、赵守忠、张传选。
“老战友,我来看你们了!”6月30日上午,顶着烈日,91岁的赵守忠等参战老兵在家人的搀扶下,缓步登上解放一江山岛烈士陵园。
仪式现场,全体人员高唱国歌后,面向454位烈士墓肃立默哀,并向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台州市椒江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负责人为潘士义、赵守忠、张传选3位参战老兵佩戴纪念一江山岛战役(胜利)70周年活动纪念章。随后,老兵们缓缓走到烈士墓前,亲手擦拭战友墓碑,献上鲜花寄托哀思。
1955年1月1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实施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成功解放一江山岛。惠民县作为渤海革命老区机关驻地,11名姜楼籍子弟兵英勇参战,用鲜血铸就了不朽功勋。
时年20岁的赵守忠任20军60师180团后勤卫生连卫生兵。老人回忆道:“出发前,我们都写了决心书。敌人是一个大队,我们是一个加强营,但是我们一点也不怕。只要能消灭敌人,我们什么都不怕!第一场战役防线攻下来后,我们立即冲到战壕里救人,把所有伤员都救回来了,一个都没有落下。那时候心里只想着战争胜利,救治伤员的时候一点也不知道累。”
当鲜艳的五星红旗插上一江山岛最高点时,红旗迎风飘扬,胜利的欢呼响彻云霄。这激动人心的场景,成为赵守忠永生难忘的记忆。
“每次提起一江山岛战役和牺牲的老战友,父亲就泪流不止。”刘伟动情地说。他的父亲刘连睦19岁参加一江山岛战役时是一名通讯兵。战争胜利后,大部队撤离时,刘连睦和战友们奉命留守电台,通过定期发送电报制造部队仍在驻守的假象,成功迷惑了敌人。
“这次临行前,父亲特意叮嘱我要好好看看他的战友们。”刘伟表示,“这些老战友是父亲几十年来一直记挂在心里的人。现在父亲腿脚不便,我替他来看看。”
在一江山岛登陆战纪念馆的战役数字模拟沙盘前,参战老兵及家属们驻足凝视,通过高度还原的战斗场景、详实的图片史料和文字记载,深切感受革命先辈们展现出的崇高精神与光辉品质。“这样生动的展示,不仅让我们直观了解了父辈们的战斗历程,更让我们真切体会到他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伟大精神。”参战老兵宋兆福的女儿宋修花动情地说,“这使我们对红色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随后,参战老兵及家属一行来到台州市博物馆,先后参观了“山海魂·历史厅”和“大地情怀·民俗厅”。通过丰富的文物展陈和现代化的多媒体展示,大家系统了解了台州从古代军事要塞到现代滨海城市的历史发展脉络。
面对一江山岛,参战老兵与家属们感慨万千,凝望着这片曾经浴血奋战的海域,神情肃穆。“小时候经常听爷爷讲述战斗故事,今天站在这里,终于懂得了‘人在阵地在’这句话的分量。”老兵张立江的孙子张昆祥望着海上的浪花,轻声说道。
据悉,姜楼镇将以此次纪念活动为契机,深入挖掘和弘扬“不畏艰险、智勇坚定、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一江山精神,将其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让红色基因融入乡村振兴、产业升级、民生改善等重点工作,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重访战斗遗址,赓续红色血脉”主题活动现场。
老兵在一江山岛登陆战纪念馆观看图片史料。 老兵亲手擦拭战友墓碑,献上鲜花寄托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