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邹平讯(通讯员刘胜溪报道)“点燃并留住城市的‘烟火气’,个体经济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要找准帮扶着力点,针对性地破除影响个体工商户发展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深入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个体经济持续做大。”近日,邹平市黛溪街道党工委书记段振强在个体工商户座谈会上表示。
近年来,黛溪街道大力实施个体经济帮扶行动,把服务好个体经济发展纳入街道重点工作,在办事感受、经营环境、问题化解上下大功夫、做足文章,有效激活个体经济发展动力。截至目前,黛溪街道共有个体工商业户10057家,比年初新增400余家,个体经济发展活力更足、后劲更强。
持续优化办事体验,打造好便民惠商“服务圈”
走进黛溪街道市民中心便民服务大厅,综合受理区、自助服务区、休闲等候区等各类功能区域配置齐全,便民、人社、医保等14个办事窗口前清晰标注着受理事项和服务流程,大厅门口的自助区域还摆放了复印机、雨伞等便民服务设施,为办事群众和户外劳动者随时提供暖心、周到服务。“自从有了市民中心便民服务大厅,办事可方便了,多项业务都能够一次性办好,再也不用来回跑好几趟。”正在窗口办理业务的李女士高兴地说。
据了解,为填补街道没有综合性便民服务中心的空白,黛溪街道投资300余万元,建成市民中心便民服务大厅,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便民服务等9个站所入驻,为群众提供细致、贴心服务。同时,为持续改善个体工商户的办事体验,该街道积极优化便民服务流程,深入落实“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要求,完善首问负责、限时办结、帮办代办、考核评价、服务规范、政务公开等配套工作制度,梳理121条行政审批服务事项,编制标准化服务指南,累计提供帮办代办服务5800余次。
做优做强城市管理,规划好大街小巷“生活圈”
“办事处为我们提供了摊位,帮助我们把农产品卖出去,让我们增加了收入。”正在“潮汐摊区”摆摊卖货的王大爷笑着说。
创新设置“潮汐摊区”,是黛溪街道积极响应上级城市管理部门相关工作要求而精心开展的一项惠民利民工作,旨在更好地规范市场经营秩序,方便城区周边果(菜)农进城售卖、市民就近购买相关农产品。在“潮汐摊位”设置上,该街道充分考虑交通安全、市民需求、环境卫生等因素,采取就近设置的方式,在黛溪一路等人流密集区域设置“潮汐摊区”4处,新增摊位170个,通过定时间、定区域、定业态,设置公示牌明确管理规范,安排执法队员错时巡查等措施,既解决了流动摊贩随意摆摊设点的实际问题,又守住了城市的“烟火气”,实现了便民服务水平与市容市貌品质的“双提升”。“我们将持续加强‘潮汐摊区’经营管理,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让城市管理更有温度。”黛溪街道党工委委员、人武部部长杨雪锋表示。
深化“暖心惠商”走访,聚拢好城市发展“烟火气”
“刘姐,最近咱店里经营得咋样,有没有需要我们帮助解决的问题?”这是黛溪街道城中社区党员干部进行“暖心惠商”走访时与个体经营者交流的暖心一幕。
据了解,黛溪街道城中社区有一家经营了10多年的华荣哲绿豆饼店,经营者就是社区党员干部口中的“刘姐”刘秀妹。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一向生意较好的刘秀妹遇到了经营方面的困扰。“现在都靠短视频推广产品,我也想宣传一下绿豆饼,可是新媒体运营方面实在让人头疼。通过参加街道组织举办的短视频技术培训班,我学会了不少新技术,对我销售绿豆饼有很大帮助。”刘秀妹高兴地说。
通过“暖心惠商”走访行动,广大党员干部了解到个体工商户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着推广难、融资难等问题,对此,黛溪街道先后制定实施了一系列应对举措:针对新媒体运营能力不足问题,举办“流量赋能·小店起航”个体工商户短视频实战训练营2期,服务商户200余家;针对宣传推广力度不大的问题,免费为优质门店拍摄“黛溪好品·美食老字号”视频5期,全网浏览人数超8万人次,有力地提高了店铺知名度。
此外,针对商户促销效果不佳的问题,该街道利用特殊时间节点,组织60余家特色商户及专业合作社,举办了“黛溪好品”展销会,吸引消费者8000余人次;针对个体工商户融资难题,该街道积极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落实惠企政策15项,解决个体工商户重点融资难题8个,切实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助力个体经济的发展优势,推动辖区经济发展再上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