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隆卫报道)作为主城区北部重要的综合服务中心,高铁片区建设是全市市民瞩目的民生工程。近日,记者在高铁片区建设专题发布会上获悉,对高铁片区的规划,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充分借鉴其他地方的先进经验,充分征集了社会各界的建议和意见,在规划中高起点、高定位,致力于将高铁片区打造成新的城市经济增长极、活跃区,人流、物流的聚集区。
发布会介绍,本次规划坚持产业筑基与民生优先并重,突出发挥站城一体、产城一体优势,向北联动滨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沾化区、无棣县,向南联动滨城区政务中心和主城区、邹平市、博兴县,系统补强城市服务功能,全面提升片区发展能级,形成产业功能驱动、公共服务功能支撑、居住功能保障的产城融合示范区。
产业布局方面,立足滨州优势资源和发展需求,发挥高铁交通枢纽及人流、物流、信息流优势,沿高铁站周边优先布局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商贸物流园等功能,先期集中力量建设,以产促城;同时结合片区内现有医药产业、教育资源,培育医药物流、科教培训等新增长极,打造城市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塑造新的就业增长极。
交通体系方面,解决“最后一公里梗阻问题”,从规划上超前谋划,避免出现“乘高铁一小时、堵市内一小时”的问题。片区内快线慢网结合,依托黄河十九路、黄河二十路、渤海四路、渤海四-1路实现高铁站快速接驳,在此基础上加密支路网、优化断面,提升慢行空间品质与活力;片区外快速通达,通过黄河十九路西延工程和北海大道,与渤海五路、渤海十一路、渤海二十一路南北向交通衔接,黄河十九路和渤海十一路预留未来双向4车道高架空间,可快速通往主城区和周边区县,为市民打造高效便捷可达的出行环境。
城市设计方面,充分体现我市高铁片区嵌入城区的优势,以中央轴线为骨架塑造城市门户形象。沿中轴两侧布局总部办公、高端酒店等高点建筑,围绕中央公园形成视觉焦点。南端与北海大道相接部分布局文化中心、会议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塑造北海大道沿线开合有致的城市界面。中轴绿带向两侧以活力绿廊衔接现状水系,重点打造张肖堂干渠沿线滨水空间及秦台河生态廊道,连通南北如意湖、凤凰湖与铁路沿线的生态防护空间,构建有机的城市生态脉络,提升碳汇能效。片区整体蓝绿空间占比达到30%,实现居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入园”的宜居目标。
公共服务方面,科学匹配人口规模,沿主轴在黄河十九路以南布局医疗、文化、会议等城市级公共服务设施。依托首师学校资源及张肖堂干渠生态本底,建设服务功能完善的复合型生活社区,营建开放共享的城市新核心。规划详细测算了规模与服务半径,满足城市5分钟、10分钟、15分钟生活圈需求,让市民出门便能享受到各种层级、各类需求的公共服务。
规划管控方面,在用地、街区、单元层面提出了对用地和建设指标的弹性管控模式,按照近期、中期、远期确定开发建设时序,先行建设站前区域,塑造形象的同时快速聚动能、聚人气;中期集中打造西南侧生活和文化教育组团,补足城市服务短板;远期根据发展需求,有效补充完善片区文化、服务等各项资源,为片区未来的发展预留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