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淑霞 通讯员丁帅李娜 报道)近日,记者从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2025年滨州市产业链标准化试点暨邹平标准化创新发展区域品牌创建成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邹平市作为山东省标准化创新发展区域品牌建设核心阵地,坚持以“标准引领+产业实践”模式推动产业升级,在高端铝、玉米深加工、高端装备等领域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 邹平企事业单位主导或参与制定国际及国家标准127项
在标准化工作推进中,邹平市多举措并行,成效显著。
人才培养方面,实施“标准化专业人才培养计划”,通过“专题培训+资格认证+项目实践”模式,已培养标准编审初、中级人才60余人。依托中机研标准技术研究院邹平工作站,开展专项培训与“一对一”技术咨询,培训标准化人才超600人次。
标准制定修订方面,截至目前,邹平400余家企事业单位主导或参与制定修订各类标准4000余项,覆盖1万余种产品,其中国际标准4项、国家标准123项,行业话语权不断增强。
标准实施环节,围绕产业链关键领域,邹平以“链主”企业为核心推动标准群应用,建立监测点并构建评估体系,形成重点国家标准实施效果评估范例。产业升级成果突出,2024年12月发布两个县域级产业链标准体系,助力高端铝产业集群产值达2700亿元,成为千亿级支柱产业。
■邹平发布标准化创新发展指数、重点产业标准实施情况白皮书和绿色制造标准体系
此次发布会上,邹平市也带来了标准化创新发展的最新成果。
标准化创新发展指数。邹平市市场监管局构建评价体系,从产业标准化基础能力、发展水平及可持续发展效益3个核心维度设计,含10个二级指标和19个三级指标。经评估,邹平标准化创新发展指数为91.72,体现出基础扎实、标准引领性强、绿色转型成效显著的特点,但也存在产业发展能力不均衡、市场驱动力不足、示范效应未充分释放、国际参与度待提高等问题。
邹平市重点产业标准实施情况白皮书。邹平发布该白皮书,旨在剖析重点产业标准实施状况,为各方提供参考。白皮书内容涵盖重点产业现状,介绍高端铝、玉米深加工等4个产业发展情况;标准化整体情况,包括政策、机制与成果;标准实施监测范围和方法,基于PDCA循环管理理念建立评估体系;重点产业标准实施成效与分析,展示县域级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等成果,并选取代表性企业进行案例分析;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如标准获取不畅、宣贯不足、人才队伍建设需要加强、创新力待提升等;改进建议与未来展望,提出强化战略引领、构建支撑平台、提升标准实施效能,未来聚焦智能化、绿色化等方向实现突破。
绿色制造标准体系。为实现工业绿色发展,2023年3月,邹平提出完善绿色制造标准体系,目前,由邹平市市场监管局与中国机械总院标准化院专家共同完成符合本地实际的体系。该体系由综合基础、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等6个标准子体系组成,各子体系相互配合,综合基础标准子体系提供保障,其他子体系构成核心与支撑。
标准化是高质量发展的“通用语言”,邹平市将继续探索“标准引领产业、产业反哺标准”的良性循环,打造全国县域标准化创新发展的“邹平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