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房子拆迁后,我们在外面租房住了3年,去年新家交房后,我们就入住新家了。如今楼上楼下都是原来村里的老邻居、老伙计,小区里的居民不是本村的就是邻村的,小区环境好,让人心情舒畅。”卜凡江特意向记者强调,现在住的是新“家”,不是新房。
70岁的卜凡江曾是滨城区市西街道南卜家村一名村民,现在他是阳光城小区一区的一名业主。
4月28日上午,卜凡江和几名邻居像往常一样来到楼下下棋,这些邻居都是原来村里的老乡亲。
“小区里各种休闲、健身设施都很齐全,上午和老伙计们打打牌、下下棋,下午活动锻炼一下。虽然是在城市小区,但小区里到处都是浓浓的乡情。”74岁的孝文宝原来是市西街道办事处张庄村村民,如今他是阳光城小区二区的一名业主。
去年,孝文宝家中添了重孙女,是村里唯一的五世同堂家庭。孝文宝的老父亲孝吉胜虽然已是96岁高龄,身体却依然硬朗,经常骑三轮车在小区里转两圈。
“村里房子拆迁后,我也在外面租房住了几年,虽然居住条件挺好,但总感觉缺点什么。今年春天搬进安置房后,和原来的乡亲们住在一个小区,我又找回了家的感觉。”孝文宝说,“前几年住的是‘房子’,现在住的是‘家’。”
据了解,阳光城小区分为4个区,共有2304户住宅,定向安置滨城区市西街道包括南卜家、张庄等在内的15个村居。
“目前我们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已经入驻小区,可以为居民提供各项便民服务;学校、幼儿园等配套正在加紧施工,将于今年投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派出所、超市、孝善食堂、日间照料中心等都已列入搬迁和投用计划,我们将为小区居民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让居民住得安心、舒心、开心。”滨城区市西街道南海社区党委副书记、党群服务中心主任马婧靖说。
回迁安置承载着居民安居之盼、乐业之需,是最现实、最直接的民生大事。滨城区市西街道聚焦民心民意,以实打实的担当作为、真对真的工作成效,持续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去年以来,市西街道先后完成理念学府、丽景华庭、阳光城、学府新居、吾悦华府5个安置区4004套回迁安置房的交付,20个村居2326户居民喜圆“安居梦”。
市西街道把回迁工作作为“暖心”工程,统筹运作、精心谋划。在安置分房实施方案的制定、论证过程中,抽调精干力量成立工作专班,不断完善分房安置方案,最大限度地让群众满意安置。
在安置分房的各个环节,市西街道始终坚持信息公开透明原则,制定了一套严谨规范的分房流程,并严格执行。为确保分房过程的公平公正,市西街道提前向居民全面公开安置房源信息,确保居民对房源情况了如指掌。在分房现场,设置信息公示栏,实时公示分房流程、已选房源情况、剩余房源信息等关键内容,方便居民随时查看监督。
考虑到居民在分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疑问和困惑,市西街道专门设立咨询服务台,安排熟悉政策、业务能力强的工作人员驻守,为居民提供专业的咨询解答服务。
为了让居民在分房过程中感受到舒适和便利,市西街道精心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细致入微的后勤保障措施,为分房工作营造了温馨、和谐的氛围,得到了居民的一致点赞。
随着安置分房工作的圆满完成,众多居民顺利拿到了心仪的新房钥匙,开启了幸福新生活。
“围绕提升民生福祉,市西将探索‘五和共建·善治裕民’‘河海安澜·心心相融’治理品牌,统筹完善4个安置小区功能配套建设,打造孝善食堂、老年活动中心、图书室、健身广场等,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市西街道党工委书记许安琪说。
以学府新居、吾悦华府等4个安置区分房工作为契机,市西街道完成理念学府、丽景华庭等9处、共7100余平方米社区公共服务用房移交,总结提炼“五和共建·善治裕民”“河海安澜·心心相融”等特色品牌,打造以村居融合为特色的党群服务阵地,持续提升基层治理精细化水平。
随着居民陆续入住安置小区,市西街道以“社区管事、村居管人、物业管服务”为基本框架,推动安置小区居民融入城市治理。同时加快吾悦华府、学府新居等党群服务中心建设进度,推进由社区单一服务模式向品质化、精细化、双向化的多元服务模式转变,结合不同社区服务对象特点,探索建设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社区,为居民提供定制化产品和个性化服务,释放治理新动能。
今年,市西街道将继续统筹做好伯禹嘉苑、蒲湖新居、金西壹号等安置区交房前的准备工作,让安置小区真正成为居民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