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6月12日
创新“警务协作” 解锁“平安密码”
刘建玲丁逸群
文章字数:2,280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构建协同高效的警务体制机制,推进地方公安机关机构编制管理改革,规范警务辅助人员管理制度。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树立大抓基层、大抓基础的导向,推动重心下移、警力下沉、保障下倾,增强基层实力、激发基层活力、提升基层战斗力。这一系列重要部署要求,为新时代加强基层公安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背景情况
  近年来,部分基层公安机关存在警力不足、用警不科学、运行效率不高等问题,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工作需要。滨州市惠民县探索实行警务协作区机制,在保持派出所人员不增、职数不减、建制不变的情况下,建立3个警务协作区。协作区内警情集中处置、案件集中办理、资源集中使用,形成“协作区主战、各警种主建、派出所主防”的新格局。全县刑事、行政发案、有效警情均呈下降趋势,为全国基层治安工作提供了一条可供借鉴的路径。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不断深入,社会治安形势也日益复杂,公安工作面临诸多挑战。一是警力不足。滨州公安干警万人比在全省处于较低水平,警力严重不足。二是用警效率不高。派出所负责本辖区警情处置,因警情分布不均衡,容易出现“小马拉大车”和警力浪费局面,“警力跟着警情走”没有落到实处。三是机制不畅。由于传统运行机制存在职责交叉不清、力量分散等问题,派出所各自为战多、联勤少,导致出现警务信息不通、指挥调度不畅、协同作战不快、重大安保维稳难,遇到突发敏感案事件应急处置存在协调慢、反应慢、增援慢等问题。
  主要做法
  惠民县根据辖区人口、地域特点和接处警数量,将全县划分为北部、南部、东部三个警务协作区,每个协作区由相邻的5至6个派出所和辖区内交巡警中队组成。协作区成立党总支,党总支书记任主任,其他所队负责人任党总支委员、副主任,实现统一领导;设中心所,并在中心所设立综合指挥室、案件办理队和执法监督室。
  警情集中处置,接处警质效进一步提升。一方面,每天有1名派出所所长在协作区带班,4个处警组集中在中心所值班备勤,负责当日协作区内所有警情处置工作。另一方面,综合指挥室根据警情复杂程度指令1至4个处警组处警,形成了一般警情梯次用警、重大警情饱和用警、紧急警情就近调警,处警民警和社区民警互补的派警模式。
  案件集中办理,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协作区管辖的案件均在中心所集中办理,当日值班所长是案件办理的第一责任人,案件办理队民警除参与轮值110接处警外,专职负责协作区内刑事和行政案件办理工作,避免了处警和办案脱节,保证了办案及时规范,提高了办案质量和效率,一般行政案件24小时内查清基本事实,3日内办结。
  资源集中使用,联动机制优势凸显。一是协作区内所有专业人员、办案场所、车辆和装备共享使用,提升警务资源利用率;抽调单位人员,专职负责综合指挥室、案件办理队工作。在重大活动、敏感节点,各协作区统一组织武装巡逻、集中清查、联合整治等集中行动,提高震慑力和区域管控力。二是赋予经费支配权、岗位调整权和业绩考评权。协作区对县局划拨的专项经费拥有直接支配权,对各所副职和民辅警有权进行岗位调整,负责区内各单位及其民辅警的业绩考评。2023年全县公安系统各类荣誉表彰中,派出所占40%,干部选拔倾斜力度大。三是建立业务警种支援派出所机制,政保、刑侦、经侦、治安等业务警种前移工作阵地,全方位实现业务警种和协作区信息资源共享。
  经验启示
  惠民县公安局在警务协作区机制上出实招,推动重心下移、警力下沉、保障下倾,以机制改革推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为基层公安改革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紧紧抓住党建引领这个关键。警务机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党建引领,谋篇布局把方向。要用党的组织体系打破行政壁垒,推动县局与基层所队两级党组织上下联动,实现统一领导、系统联动,真正把基层治理“千条线”整合形成“一股绳”。成立初期,为破解行政机构独立、政令不畅难题,协作区成立了党总支;各派出所成立党支部,统一管理派出所党务,理顺了基层党组织架构和党建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惠民县公安局将政治素质高、经验丰富的离任中层干部派驻基层担任“党建特派员”,通过强化引领服务监督,提升基层群防群治效能,推动构建社会治安治理共同体。
  牢牢把握守正创新的重大原则。对标人民群众对平安的新期待、新要求,聚焦基层公安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要创新警务体制机制,开启机构整合、增强警务效能、强化队伍建设,推动实现公安工作整体提档升级。警务协作区机制实行协作模式,警情集中处置、案件集中办理、资源集中使用,不仅提升了编成效能,形成上下贯通、左右协同的高效组织体系,而且牵引警务实战全流程闭环运作、高效联动,使有限警力发挥最大效能。要反复调研和考察论证,确保新警务机制改革方向不变、思路不偏。协作区坚持尊重基层首创精神,按照“先行先试、逐步推广”原则,推动警务工作实现了系统性变革、整体性重塑,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平安就在身边。
  明确为基层减负的鲜明导向。要厘清不同层级、部门、岗位之间的职责边界,明确基层该干什么活、能办什么事、应担什么责。协作区实施工作内容“清单化”,明确派出所“应该干什么”“哪些不用干”,探索纠纷排查化解机制、治安要素管控制度,明确“怎么干”,民辅警统一编组,轮流在中心所接处警,减少值班频次,使警力配置更加科学、民警责任更加清晰、勤务运行更加高效。要把为基层减负与激励担当作为结合起来。依托协作区,推行“两队一室”全覆盖,充分释放警力资源,激励基层干部轻装上阵、奋发作为。
  刘建玲系中共滨州市委党校(滨州行政学院)副教授;丁逸群系中共滨州市委党校(滨州行政学院)讲师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