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6月03日
一对麋鹿角化石,传递出一连串历史讯息
本报记者刘清春通讯员冯凯悦于倩倩
文章字数:803


  滨州市博物馆藏品有万余件,包括瓷器、玉器、金银器、青铜器、漆木器、骨角蚌器、陶器、石器等19个类列。其中,最古老、最“可爱”的,当属一对保存完整、形态精美的麋鹿角化石。
  这是一对雄性的麋鹿角化石,1977年滨州境内支脉河疏浚工程时发现,属于距今约7000年至10000年的新石器时期,带着远古的神秘气息。
  支脉河在哪?
  这条河,是小清河水系人工河道,原名支脉沟(淄脉沟),最初开挖于1473年(明成化九年)。治理后的支脉河,流经高青、博兴、东营、广饶注入渤海。
  这对麋鹿角化石长啥模样?
  它通长达到86厘米,角枝又大又壮观,外形复杂。工作人员介绍:它的主干离开头部一段距离后,就分成了前枝和后枝两部分。整个角枝上,有好多宽宽浅浅的纵沟,上面还长着小刺和瘤突。左角和右角不太对称,叉、小叉、小刺和瘤突的数目、位置、形状和大小都有点不一样。动物学家认为,这对鹿角发育得特别充分,代表着那只麋鹿年龄应处于壮年期。
  这对麋鹿角化石有啥历史信息?
  它有重要的生态研究价值,为研究古代黄河三角洲的气候变迁和生态变化提供了关键线索。通过它,专家们可以了解当时麋鹿所在地区生态环境,分析气候、植被、河湖等信息。
  因为麋鹿天性喜水,善于游泳,常年生活在疏林沼泽地带。考古发现:在黄三角多数县域,均有麋鹿角化石出土,如邹平丁公遗址、滨城兰家遗址、阳信李屋遗址、广饶五村遗址等,这说明直到商周,滨州都是麋鹿繁盛之地。这说明,那时滨州大地平均温度较高、水域面积很大,生态环境好。
  再者,这对鹿角化石恰好是跟最早的滨州人“同龄”——8500余年前,最早的滨州人出现在邹平山前丘陵地带。
  此外,它还蕴含着重要的文化信息。
  这麋鹿,俗称“四不像”,因其脸像马、角像鹿、蹄像牛、尾像驴而得名。古代,麋鹿被当成吉祥象征,是传说里的上古异兽。如在《封神演义》里,麋鹿是玉虚宫三宝之一,原本是元始天尊的坐骑,后来赐给了姜子牙。鹿在传统观念里代表着健康长寿,像“鹿鹤衔芝”这样的题材,在民间绘画和木雕里常见。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