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5月29日
非遗手工作品成为“入夏好品”
文章字数:626
  本报讯(记者刘清春报道)非遗变“潮玩”,剪纸团扇、扎染T恤成入夏国潮。近日,在市文化馆非遗开放日系列活动中,民间剪纸团扇DIY、扎染T恤创作很受市民欢迎,各类非遗手工作品成为“入夏好品”。
  在“非遗里的滨州记忆”讲座中,指导老师带市民一同从剪纸里的民俗到吕剧的婉转唱腔,从布老虎的憨态可掬到胡集书会的声韵悠扬……穿越时空长廊,通过散落历史的“非遗珍珠”,串起千年文明脉络,渐渐揭开本土文化的神秘面纱。为什么滨州剪纸多以“黄河鲤鱼”为题材?胡集书会如何成为北方曲艺的“活化石”?带着这些问题,讲座从地理环境、民俗传统切入,解码滨州非遗,让市民大开眼界。
  在手工体验环节,市民跟着非遗传承人学剪纸的“阴阳刻”技法,从传统花鸟、吉祥纹样中汲取灵感,再将镂空剪纸贴于素白团扇之上。市民们认真聆听剪纸艺人讲述“窗花里的民俗故事”和团扇如何从宫廷雅器走入寻常生活。
  在扎染环节,市民们跟着艺人把色彩玩出“花”。无论是和孩子一起扎染亲子装,还是与闺蜜定制“姐妹款”,市民们在边聊边玩的轻松氛围里,让色彩成为情感联结的纽带。无需绘画功底,老师手把手教学“折叠扎”“螺旋扎”“放射扎”等经典技法。从扎紧布料到浸染调色,每一步都藏着开盲盒般的惊喜。
  非遗遇见夏天,共赴“国潮”之乐。只要用心体验、亲手制作,非遗就不再只是展柜里的老物件,而是能扇出凉风的团扇、能吸睛出街的T恤、能刷屏朋友圈的文化符号。下一步,市文化馆还将开展水拓漆帽、古法香包等非遗体验课,“非遗遇见潮玩”将持续发酵。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