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5月21日
破解一池虾的“死亡之谜”
项目施工噪声导致虾塘绝收,滨城区梁才司法所助虾农追回损失
文章字数:1,597

  见习记者赵慧静通讯员杨文建刘芝岐
  在滨城区梁才街道某村,波光粼粼的水面倒映着养殖户王春梅(化名)的致富梦。但谁也没想到,一场“无声惊雷”打破了这里的平静——光伏项目施工的轰鸣声,竟成了虾群的“催命符”。这场由施工噪声引发的赔偿纠纷,最终在梁才司法所的调解下,让虾池重新归于安宁。
  一池虾的“惊魂时刻”
  作为村里的养殖户,王春梅在12亩虾池里倾注了多年的心血与汗水。现在虾已经完成了最后一轮脱壳,眼看就能收获了,王春梅心里充满期待与喜悦。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施工打破了王春梅的期待。
  “那天打桩机一响,虾池就跟炸了锅似的。”王春梅至今记得当时的场景。当施工队带着重型机械开进“渔光互补”项目现场时,她的养殖区瞬间成了“震中”。巨大的施工噪声,让虾群出现集体应激反应,池底堆积的死虾以每天10%的数量增加。
  6年前,王春梅将大半身家押在这片虾塘上,引进了南美白对虾,每年都有很好的收成。可现在,成千上万尾南美白对虾翻着惨白的肚皮漂在水面上,不远处光伏工地的打桩机仍在轰鸣,每一声震动都像重锤砸在她的心上。
  刚开始,王春梅找到施工方,施工方答应上报总部给予处理。“现在死了有20%了,要不我先把剩下活虾卖了,这样损失能小点。”王春梅跟施工方负责人商量。“你先等等,我们先跟总包方商量商量,你卖了就没有证据了,先别卖。”施工方回复道。
  就这样,一天、两天、三天……直到一池虾全死了!
  “他们拍着胸脯说施工程序环保达标,可我这些死了的虾不会说谎!”看着一塘的死虾,王春梅伤心得说话都带着颤音。
  当总包方福建某能源公司嫌赔偿数额太大,多次以“走流程”搪塞赔偿时,无助与绝望的王春梅走进了梁才司法所。
  僵局中的“真相拼图”
  梁才司法所所长刘芝歧接手案件时,双方正上演“罗生门”。某能源公司坚称自己是合法施工,但王春梅的虾却都死了。
  在第一次调解会上,双方各执一词。
  “这池虾我投了8万多块钱,一天天守在这里,因为你们施工,我的虾都死了,你们却还在这里耍赖,还有良心吗?”王春梅情绪激动地诉说着自己的遭遇与损失。
  “我们的施工没有问题,都是合法合规的,你怎么证明虾死亡是因为我们施工造成的?”某能源公司负责人态度强硬,坚称己方是合法施工,与虾的死亡没有因果关系。
  双方争执不下,不欢而散。
  第一次调解结束后,梁才司法所调解员进行了分析总结。刘芝歧深知,要想化解这起纠纷,必须找到虾死亡的因果关系及法律依据。
  接下来的几天,调解员们查阅了大量资料,咨询了水产专家,发现虾对噪声特别敏感,尤其会对拉机械的大货车对地面造成的大幅振动和产生的噪声产生应激反应,导致死亡。这一发现,成了破局关键。
  掌握了关键证据后,第二次调解的时候到了。
  这次,梁才司法所邀请村居法律顾问共同开展调解工作,以专业的法律知识为调解提供有力支持。
  在调解会上,调解员们阐明了查阅到的噪声对养殖虾的环境危害及相关的法律条文,让双方不再对因项目施工设备对虾产生的噪声影响事实产生争议。
  然而,该能源公司对责任划分仍持不同意见,认为总包方及分包方也应承担一定责任。面对这一分歧,刘芝歧说:“责任划分固然重要,但当前最重要的是解决王春梅的经济赔偿问题。他们一家指着虾塘生活,现在虾死了,大半年的辛苦打了水漂,你让这一家老小怎么过?”
  刘芝歧动情地讲述了王春梅的艰辛,呼吁企业承担起社会责任,给予其合理的赔偿。
  最终,在刘芝歧及其调解组的努力下,某能源公司同意先行替其他责任方垫付赔偿王春梅的一切损失。
  随着三方签订相关调解意见,“虾池赔偿矛盾纠纷案”就此化解。王春梅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她感慨地说:“真是多亏了调解员们的耐心调解和辛苦付出,让我这半年的心血没有白费。”
  “王春梅的事让我感触很多,当我看到那一池死虾,就明白有些账本不在纸上,也不在电脑上,而是装在老百姓的鱼篓里、菜篮里。他们到我们这里来是为了解决问题的,不是来走程序的。为了维护老百姓的合法权益,我们会一直努力。”有着13年调解经验的刘芝歧说。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