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5月21日
滨州以数据驱动机制 赋能实施服务类社会救助
文章字数:596
  (上接第一版)
  畅通运行机制。市民政局、市农业农村局等13个部门联合出台《滨州市关于开展服务类社会救助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建立对象认定、项目开发、需求评估、服务提供、监督评估和结果反馈等工作机制,推动形成服务类社会救助工作闭环,助力服务类社会救助扎实开展。
  服务多元,满足群众多样需求
  编制服务清单。全面梳理市县两级政策资源,明确服务类别、对象范围、服务标准、供给主体,形成服务类社会救助政策清单。截至目前,梳理特困人员照护服务、居家养老服务、残疾人托养服务等服务类社会救助项目市级24个、县级153个,有效满足低收入人口多样化基本服务需求。
  增强内生动力。市民政局、市人社局等13个部门单位联合出台《滨州市关于促进低收入人口自我发展的意见(试行)》,积极探索发展型社会救助,通过辅助性就业、公益岗安置等方式,帮助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低收入人口实现劳动自救,推动社会救助由“输血”救助到“造血”救助转变。创新开展了“一路生花”“好棣小货郎”“慈心聚光”“技术赋能·筑梦未来”等项目,帮助全市2030名低收入人口实现就业增收。
  开展公益服务。健全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机制,开展“一米阳光”慈善系列项目,设立“爱心管家”“童心守护”“彩虹人生”等具体项目,为低收入人口中的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等提供心理健康、康复训练等社工和志愿服务。目前,已建成民政服务站91个,配备专业社工189人,累计服务困难群众8.2万人次。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