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5月20日
在定性模糊地带“破壁” 在秩序民生间“求衡”
文章字数:1,401
  (上接第一版)
  坚持逐步推进。在时间和空间上都留出缓冲,设置限行区域和时间,实施先宣传告知,再挂牌登记,再进行违法处罚的措施。交警部门研发“驾驶人告知备案”小程序,用于对低速电动车驾驶人拍照、备案、告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滨州监管分局协调主城区27家保险公司,解决群众三轮摩托车交强险购买难的问题。
  坚持民生托底。针对特殊群体需求实施差异化措施,对残疾人群体,市残联制定专项补贴政策,为符合国标的残疾人机动轮椅车提供购置补贴。特种行业方面,邮政、环卫等民生保障部门获准制订过渡期管理方案,逐步将作业车辆更换为合规车型,确保城市服务不受限行影响。针对学生出行安全,教育部门联合交警开展“平安护学”行动,交通部门引入“宝宝巴士”,最大限度解决学生接送难题。
  坚持创新服务。滨州市交警部门在低速“电三电四”规范治理中推出一系列便民措施:在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沾化区新建摩托车全科目考场两处,主城区摩托车全科目考场增至三处,滨城区、开发区、沾化区各一处,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考取摩托车驾驶证的需求。开发“车辆公告查询”微信功能,提供4种自助查询渠道,主城区设立16个挂牌点,联合商家推行“带牌销售”服务,购车即可现场办理合规车辆登记。同步开通手机考试预约、缴费功能,考试费、工本费线上缴纳。网上可以预约选择一日通考“全科目”考试、科目二三联考等多种考试形式。
  一系列措施下,滨州低速电动三轮四轮车治理获得了群众广泛支持。2024年,摩托车(含纳入工信部《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的低速电动三轮四轮车)业务量直线上升,注册量同比上升546%,驾驶证受理量同比上升226%。
  在治理中实现观念转变和行为养成
  “从最开始的不理解到慢慢接受,到挂牌、考证的具体行动,以及城市交通秩序的进一步好转,支持整治的声音越来越多,都在说明这一次关于‘规则’的治理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副支队长魏曙光说。
  在持之以恒做好整治的同时,滨州交警部门认识到,必须通过多维度宣传,争取市民的理解,普及规则意识,才能更好地推进工作,实现路面交通秩序的持续向好。
  保护好老年人的出行安全,提升“银发一族”对交通安全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是交警的责任,也是每个家庭的责任。滨州交警将治理和宣传的触角深入到街道、社区,通过分发材料、张贴海报、方言讲解等方式,重点破解老年人“无需挂牌、不用驾照”的认知误区。针对接送学生家长群体,在校园周边设置宣传点,结合事故案例警示违规车辆风险。
  “校园护卫队”走进中小学,开展“拒绝乘坐违规车辆”主题宣讲。通过3D课件模拟事故场景、组织“小交警体验日”等沉浸式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安全意识,并发放《致家长倡议书》放大“小手拉大手”效应。
  宣传嵌入整治过程中,推行“三次告知”程序,首次违规登记建档并发放告知书,二次违规开展警示教育,三次违规依法查处。
  “处罚不是目的,我们希望通过多种形式,让广大‘电三电四’驾驶人意识到上路行驶要遵守道路交通法规。”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滨城区大队大队长张建滨说。
  在做好常规媒体宣传的同时,滨州交警还把新媒体平台作为警民互动的载体,持续通过“滨州交警发布”微信公众号更新治理进展,密集发布《限行政策十问十答》《合规车辆挂牌指南》等图文解读。市民通过“滨州交警发布”微信、视频号等平台主动咨询政策,呼吁“治理贵在持续”;小编边宣传边对话边解释,平等交流、互相倾听,争取实现最大限度的到达率、理解率和支持率。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