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伟伟 通讯员杨福禄姜世梁报道)今年以来,滨州市将现代服务业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引擎,以高规格部署、大手笔投入、精准化施策推动服务业扩量提质增效。1-3月份数据显示,滨州规上服务业营收同比增长11.7%,高于全省均值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增速、位次分别高于去年全年2.7个百分点和6个位次;一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8%,对全市GDP的贡献率达49.9%,分别高于去年全年1.8个、11.5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3.4个百分点。
项目建设积蓄势能
滨州坚持“跳出服务业看服务业”,将现代服务业作为城市能级跃升的核心抓手。2025年,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大力实施八大攻坚行动,全力推动服务业扩量、提质、增效。
谋划前置抢占先机。紧盯国家政策窗口期,储备服务业政策性资金项目326个,资金需求396.71亿元。目前,第一批39个服务业类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通过省审核,债券资金需求40.37亿元。
建设提速强化动能。建立“资源跟着项目走”服务机制,38个项目年内将建成投用,医养健康、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园区加速成型。高铁片区规划重点布局总部经济、现代物流等高端业态。
招引精准强链补链。现代服务业产业链招商专班锁定12个重点领域,年内将引进过10亿元项目1个、5亿元项目2个,实际到位资金8亿元以上,推动产业链向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等高附加值环节延伸。
企业培育筑牢支撑
滨州通过培育龙头、挖掘增量、优化存量,聚力市场主体培育,筑牢发展支撑。
龙头带动。筛选一批体量大、支撑强、成长性好的重点企业,建立重点企业培育库,强化精准服务,从项目建设、“两业”融合、服务业人才申报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推动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年内计划培育龙头企业100家。
增量扩容。落实好提升市场主体活力行动,建立“种子”和“准规上”企业库,动态管理,跟踪服务,确保年内新增限上批零住餐企业400家以上、规上服务业企业100家以上。截至目前,新增限上批零住餐业企业117家、规上服务业企业27家。
存量提质。高度关注在库企业运行,对100家限上批零住餐、58家规上服务业重点企业实行县级干部包保,“一对一”逐企跟踪服务,助力企业做优做强。
产业融合释放活力
“两业融合”深挖潜力。推动制造业企业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引导支持有条件的工业企业发展物流仓储、科技研发、产品设计、商务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等三产服务,年内组建一批限上、规上服务业企业。
“新兴赛道”加速布局。进一步壮大医养健康、电子商务、低空经济、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积极推进高铁片区、阳信商务风貌区等园区建设,全市各类省级服务业载体达到30家以上,新增省级创新平台6家以上、海外仓5家以上。
“消费引擎”强势发力。全年计划举办国潮年货大集等促消费活动100场,发放消费券3000万元。一季度已开展活动45场,汽车消费券拉动销售额超3.2亿元,餐饮收入同比增长18.6%。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