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惠民县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载体,不断加强纠纷源头预防和多元化解,让群众解纷“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依势而建,打造“一站式”综治服务平台
“原以为挺麻烦的,没想到来综治中心这么快就解决问题了,真是太方便了!”近日,惠民县孙武街道居民李某感慨地说。此前,他与邻居因双方土地边界界定模糊,加之土地上树木权属不明,产生矛盾已有数年。为化解邻里矛盾,双方便向惠民县综治中心求助。
惠民县老城区人口密集、群众诉求多元、复杂。为加强综治中心的知晓率和吸附率,惠民县将县级综治中心建在老城区,直面群众,方便群众办理各项业务。目前,惠民县整合综治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诉讼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非诉讼纠纷多元化解中心、人民群众来访接待中心,实现“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法院、司法局、公安局、信访局等18个部门已入驻综治中心,设置诉讼服务、检察服务、公共法律服务、信访接待和无差别受理窗口,实现矛盾诉求一站式接待、一站式化解。
各镇级综治中心也汇入各专业职能部门,并组建村级治保巡访队、镇级治保巡护队,开展日常巡逻、入户走访、法治宣传、矛盾调处等工作,凝聚起解纠纷、护稳定、保平安的强大合力。截至目前,全县共建立村级治保巡访队1283支、小区巡访队216支、镇级治保巡护队14支,创新成立“女警宣讲团”“老兵调解”等特色队伍32支,为群众提供全方位服务。今年以来,惠民县各级综治中心共受理各种矛盾纠纷3000余件,矛盾纠纷化解率96.8%。
多元化解,打造“一站式”矛盾调处阵地
今年2月,任某到惠民县综治中心信访窗口反映,数月前,他竞得一处法拍房,但在办理房产证时发现购房合同面积与实际办证面积存在差异,房地产开发公司应退还购房金额2000余元。但任某与该公司多次沟通,对方均以各种理由拒绝退还。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惠民县综治中心启动“访调诉”联动机制,综治中心工作人员、信访负责人与执行法官联合任某住所所在镇政府信访负责人和网格员等,采用“背对背”方式进行调解。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
依托县级综治中心,惠民县建立“访调诉”联动机制,出台《关于建立“访调诉”联动机制的实施意见》等制度文件,对于适合调解的信访事项、诉前调解事项等,由综治中心联合信访或法院等相关部门,综合分析研判、联动先行调解,司法部门做好纠纷化解的指导、监管和反馈等工作,形成全链条工作机制,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工作规范有序运行。据统计,今年以来,惠民县通过非诉讼方式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000余件。
欠薪无小事,根治欠薪是兜牢民生底线的必选项。2023年,惠民县清欠办整体入驻该县综治中心,创建“党建引领·清薪惠民”工作品牌,开设专门服务窗口,让农民工“只进一扇门,问题全解决”。截至目前,惠民县36个在建项目均建立临时党支部和权益保障部,已通过农民工权益保障部和清欠办化解欠薪案件83件,调解欠薪金额8346.5万元,有效解决了拖欠农民工工资引发的信访问题。
此外,惠民县人民法院立案庭整体入驻该县综治中心。中心开通司法确认“绿色通道”,积极引导当事人对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以充分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除了多部门入驻,惠民县还吸纳多位具有丰富调解经验的工作人员入驻各级综治中心,打造了“张素贞”调解工作室、“恩佩拉呱”议事厅、“老兵调解团”工作室、“青堂”调解工作室等特色调解室。
数智赋能,打造“一站式”社会治理网络
惠民县综治中心充分发挥省“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线上平台作用,大力推广“山东解纷码”,切实提升群众知晓率、扩大使用率,拓宽群众诉求渠道,全力做好矛盾纠纷化解,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不断优化网格设置,今年以来,共调整网格18个,调整后共划分网格1317个。网格设置更加标准、科学,网格员也更易发挥“人熟、地熟、社情民意熟”的网格优势,打通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百米”,切实提升基层治理工作质效。
此外,惠民县综治中心全力推动“雪亮工程”补盲扩点,通过平台升级改造、各领域资源汇聚、日常运维管理保障等措施,确保在线率、出图率、建档率稳步提升。截至目前,“雪亮工程”视频监控共接入17354路,在线15816路,在线率9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