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4月10日
应用新设备 推广新品种 研发新技术
富源街道大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助推冬枣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文章字数:1,229
  本报沾化讯(通讯员报道)一年之计在于春,发展之计在于新。春季作为冬枣树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节点,是冬枣生产的重要时期。为树牢沾化区冬枣产业名城的“首城”建设定位,富源街道乘势而为,落实冬枣产业发展规划,抢抓关键节点,积极行动,强化技术服务,帮助广大枣农尽快适应科技生产新形势、新要求,及时掌握新成果、新技术,为提高全年冬枣产量打下坚实技术基础。
  应用新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农业发展要强,设施建设必须强;发展现代冬枣产业,离不开科技装备的支撑。富源街道“枣富园”智能大棚实验基地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作用,推广应用“冬枣物联网”,广泛使用防草布、防虫网、温湿度自动调节系统、PLT-B信息素光源诱捕器、滴灌技术、测土配方技术等集成实用技术,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土壤、病虫害监测等自动化控制,保障冬枣实现高品质生长。“大棚将物联网技术充分应用到冬枣日常管理中,‘科技范儿’十足。”实验基地负责人说,“我们的大棚全部实施水肥一体化管理,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可以节水30%以上,省肥30%至50%,人工成本降低70%左右,水和肥料利用率超90%。”
  推广新品种提高沾化冬枣品质
  沾化冬枣新品种的培育和推广,为富源街道冬枣产业发展指引了新的方向。步入“枣富园”智能大棚放眼望去,走廊两边一排排冬枣树在春光下焕发出勃勃生机。该基地在街道支持下,早布局,早谋划,积极培育“早冬1号”“沾冬3号”等新品种,发现新品种果实更加可口、果型更加美观,抗逆性更好,管理更加简便,省工省时适合规模化种植。该基地按照冬枣树形结构,设置主干形、开心形、分层形、Y字形四大分区,每种树形结构各有特色,在种植中充分发掘各种树形的潜力,为下一步更大规模推广做好准备。实验基地负责人说:“对于枣农而言,目前在市场上现有的单一冬枣品种已不再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必须发掘培育品质好、有活力的新品种,才能确保更高更好的收益。”
  研发新技术提高产业发展水平
  有了新品种,还得有新技术与之支撑,才能推动冬枣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富源街道聚焦产业发展新业态,在技术推广上下功夫。今年入春以来,在冬枣专家、优秀枣农的支持配合下,该街道针对“沾冬2号”“沾冬3号”新品种培育、嫁接及管理技术等方面,持续开展“技术赋能·向‘芯’而行”管理提质系列培训活动,组织枣农外出学习,并通过本土优秀枣农现场示范,把冬枣管理技术送到田间地头,为沾化冬枣新品种推广助力。截至目前,该街道已组织开展现场培训8次,培训枣农300余人次。“培育和发展冬枣产业新质生产力,就要改善传统的种植方式,依靠现代科技赋能,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获得新动能,我们的枣农才能跟上市场发展步伐,不断获益。”一名枣农在参加培训后深有感触地说。
  富源街道将继续抓好冬枣产业这一民生工程,主动将自身发展纳入新质生产力发展浪潮中,切实将冬枣产业作为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用好“小冬枣”,发展“大产业”,探索“品牌路”,收获“致富果”,为沾化区打造“冬枣产业名城”这张靓丽名片贡献富源力量。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