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4月03日
“同心聚智”助力“冬枣产业名城”建设
文章字数:851
  本报沾化讯(通讯员王力王佳辰报道)近日,沾化区农业专家、政协委员、乡镇负责人及枣农代表共计120余人齐聚下洼镇,参加“沾化冬枣·界别同心汇”“枣香沁学同心聚智”专题聚识活动,通过政策学习、产业研讨与田间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推动冬枣产业发展,为打造“冬枣产业名城”注入强劲动能。
  沾化区政协主席郭俊峰介绍,“六个名城”中首位即是打造好“冬枣产业名城”,这为“沾化冬枣·界别同心汇”开展聚识活动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动力源泉,政协委员们要积极投身沾化冬枣“五新”工作、“五大行动”中,影响带动更多群众,持续锻造冬枣产业发展硬实力。同时履行好政协委员的职责,积极发挥界别同心汇优势作用,围绕冬枣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打造特色新品牌、种植技术推广、新技术应用、冬枣品质提升等深入调研、广集民意,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有力参考,助力“冬枣产业名城”建设。
  “我们将以创新突破的实际成效为冬枣产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能!”政协委员的发言掷地有声。“沾化冬枣·界别同心汇”团队成员涵盖冬枣种植、加工、销售等多个领域,能够充分发挥出联系农业界别群众的优势,整合冬枣产业相关资源,凝聚强大发展合力。
  当大田冬枣还未发芽时,下洼镇万亩设施领航区里张王一村棉被大棚、曹家庙村冬暖式大棚示范基地的冬枣树早已抽枝展叶,一派绿意盎然的景象,参会人员齐聚田间,技术人员现场演示智能温控、水肥一体化等管理系统,介绍“设施化+标准化”种植模式如何实现亩均效益提升30%。“这场活动既有政策高度,又接田间地头。”界别群众代表王子周感慨道。现场还收集到关于大棚升级成本分摊、技术培训需求等意见建议17条,为后续政策优化提供科学参考。
  “我们将以‘界别同心汇’为纽带,持续深化‘枣香沁学同心聚智’品牌活动,广泛凝聚智慧力量,推动‘冬枣产业名城’建设从蓝图迈向实景。”沾化区政协副主席、冬枣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刘登枝说。目前,沾化区正全力加速推进冬枣产业升级,全区已成立区级农业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发展市级及以上涉枣龙头企业20余家,冬枣出口量实现翻番,全产业链产值达到65亿元。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