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4月03日
滨州实现居民长护险全覆盖
成为全省第5个实现全人群覆盖的地级市
文章字数:1,346
  本报讯(记者葛肇敏通讯员李军辉赵昌强张红报道)“真没想到政府的长护险待遇批得这么快!”近日,家住无棣县海丰街道的冯大娘家属拿到护理服务清单后感慨道。
  这位因病卧床一年多的老人,在提交申请材料仅3天后,就有专业团队上门评估。经过精准评估,冯大娘被评定为重度失能I级,每月可享受不少于6次的居家上门专业护理服务。从理发助浴到康复训练,从生活照料到医疗护理,细致周到的服务让冯大娘重拾生活信心,不仅提升了老人的生活质量,更让生命在病痛中依然保有尊严的光芒。
  滨州作为全国49个国家级长期护理保险(以下简称“长护险”)试点市之一,自2017年开展职工长护险试点工作以来,持续书写民生保障新篇章:2019年实现职工长护险全覆盖,2023年在惠民、阳信启动居民试点,直至2025年1月起全面实现居民长护险全覆盖。
  最新数据显示,滨州长护险覆盖人数已达364万,新增覆盖196万居民,成为全省第5个实现全人群覆盖的地级市。截止到2025 年 3 月底,全市累计有10949人享受到长护险待遇,减轻群众负担2.02亿元。在我市新增开展居民长护险的县区中,今年1—3月份已有2088名失能群众享受待遇,有效缓解了“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困局。
  今年以来,滨州市政府将长护险全覆盖纳入年度重点民生实事,1月份,市医保局联合财政局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长期护理保险工作的通知》,积极指导新增县区制订印发实施方案及经办细则,完善居民长护险结算、评估等相应配套制度,确保工作顺利进行。目前,各县区均已建立专护、院护、家护“三位一体”服务模式,引入专业的服务机构,打造出制度保障、市场运作、多方协同的长护险“滨州样板”,形成了“申请—评估—服务—结算”全链条闭环管理,确保政策精准落地。
  为确保服务质量,我市构建“线上+线下”双轨巡查管理体系,依托长护险信息管理平台实现服务实时定位、视频通话等功能,对定点护理机构通过服务打卡、满意度回访等信息化管理手段,建立起服务质量评价、日常巡查管理、年度绩效考核等管理制度,确保每项服务可追溯、可评价。
  长护险不仅要兜住生活底线,更要传递失能不失尊严的民生温度。下一步,我市将深化“政策找人”机制,通过网格化宣传、入户讲解、案例展示等方式,让更多家庭知晓并享受政策红利;同步推进长期照护服务标准化建设,培育专业人才队伍,持续提升失能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让滨州长护险托起失能群体“稳稳的幸福”。
  — 工作进展 —
  滨州作为全国49个国家级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市之一,自2017年开展职工长护险试点工作。2019年,实现职工长护险全覆盖;2023年,在惠民、阳信启动居民试点;2025年1月起,全面实现居民长护险全覆盖。
  —— 工作成效 ——
  滨州长护险覆盖人数已达364万,新增覆盖196万居民,成为全省第5个实现全人群覆盖的地级市。截止到2025年3月底,全市累计有10949人享受到长护险待遇,累计减轻群众负担2.02亿元。
  目前,各县区均已建立专护、院护、家护“三位一体”服务模式,引入专业的服务机构,打造出制度保障、市场运作、多方协同的长护险“滨州样板”,形成了“申请—评估—服务—结算”全链条闭环管理,确保政策精准落地。
  — 工作展望 —
  我市将深化“政策找人”机制,通过网格化宣传、入户讲解、案例展示等方式,让更多家庭知晓并享受政策红利;同步推进长期照护服务标准化建设,培育专业人才队伍,持续提升失能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让滨州长护险托起失能群体“稳稳的幸福”。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