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任斐报道)3月31日,记者在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的“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亮目标”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检察院专场上获悉,去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认真落实党中央部署,依法推进检察公益诉讼实践,有力维护了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立案办理公益诉讼162件,发出公益诉讼检察建议132件,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17件,法院全部支持检察机关诉讼请求;1起案件被省委网信办评为“山东省个人信息保护优秀典型案例”;经过10年探索实践,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的影响力和认可度不断提升。下一步,全市检察机关将立足法律监督,聚焦“公益保护”,持续抓好法定领域办案,更加注重办案质量,推动检察公益诉讼工作高质量发展。
坚持以“4+11+N”履职格局精准对接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围绕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经略海洋等重大战略部署,持续深化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检察公益诉讼,结合服务“三农”工作加大耕地保护力度。
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食药、医疗、养老、就业等领域加大办案力度,重点关注网络营销食品药品安全、无障碍和适老化、电梯安全等问题,深入开展“食药安全益路行”检察公益诉讼监督活动,集中办理一批关涉群众切身利益、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的民生案件。
加强新领域检察公益诉讼,贯彻落实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进一步强化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检察公益诉讼。以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为契机,加大英烈纪念设施保护力度。围绕“九小场所”等存在的安全风险隐患开展监督,持续抓好安全生产领域检察公益诉讼。统筹推进特定群体权益保障、个人信息保护、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反电信网络诈骗等领域检察公益诉讼。
健全公益诉讼检察办案规范体系,把维护公共利益和“可诉性”贯穿立案、调查、磋商、检察建议、提起诉讼等各环节,以可诉性来提升精准性和规范性。对于一些检察建议发出后没有得到及时整改的案件,加强检察建议与提起诉讼的衔接,敢于通过“诉”的确认,维护公共利益。
优化公众参与,完善社会支持体系。充分发挥“益心为公”志愿者检察云平台作用,提升安全性、便捷性,为办理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案件提供专业意见和智力支持。做好代表委员联络、检察听证、特约检察员、人民监督员等接受外部监督工作。加强与民主党派、群团组织、公益律师、社会组织、新闻媒体和基层联系点的工作联系,持续增强公益保护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