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科长,种棉花还能赚钱吗?”
“近几年,我国棉花种植的总体技术已经得到提升,多数地区能依靠现代先进技术实现高产,可以说,新技术的发展为棉花种植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随着市场对棉花需求的不断提升,我国的棉花种植将会呈现出更加广阔的前景,加上国家政策对于棉花这一传统经济作物有着补贴支持,相信大家依然能够靠着自己勤奋的耕耘收获更多的价值。”
心系农业发展,履行代表职责。为将全国两会声音和精神带到田间地头,近日,在滨城区杨柳雪镇棉花科技示范基地,全国人大代表、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机技术指导科科长陈恩明向棉农们面对面宣讲全国两会精神,帮助棉农检修农机装备,回答棉农问题,共同探讨科学种棉。
“农业是国家的根基,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必须把基层的声音、农民的需求带到两会,再把两会的强农惠农政策带回田间地头。”陈恩明说。
他接着说:“李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我们要加快先进适用农机装备研发应用和农业科技成果大面积推广,全力建设滨州更高水平‘齐鲁粮仓’。”
陈恩明在农业领域深耕40年,大学毕业后一直致力于农业机械技术培训与示范推广工作。在全国两会上,陈恩明堪称“高产”代表,自2018年以来已提出代表建议60多件,聚焦滨州经济、社会、文化事业建设等诸多方面。今年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期间,他提交21件建议,涵盖特色产业、盐碱地治理、残疾人保障、农机法规修订等方面。
“自从2018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始终秉持‘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理念,积极为滨州发声,为滨州三农事业发声。”
陈恩明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人大代表的职责,在农业发展道路上不断探索。他和同事们开创了除新疆外机采棉作业先河,组织承办了多场国家级、省级农机现场会,创建8个类别10个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基地,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技术、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机械化技术、粮食作物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等,为保障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他曾获得“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等荣誉称号。
“滨州的粮食食品产业集群转型、高标准农田建设、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盐碱地综合治理水平提升,以及盐碱地草棉轮作种植模式推广等,都关系到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我会持续关注并推动这些建议落地落实。”陈恩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