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树元(1879年-1934年),字少卿,无棣县城南关村人。他兄弟二人,上有哥哥,幼年丧父,家势败落。早年读私塾,12岁时,到天津小站投靠他的姐夫、同村人、北洋军炮兵团长王其凤,投北洋军。袁世凯在天津小站创设德文、炮队、步队、马队等四所随营武备学堂,张树元被推荐到德文学堂读书。在校期间,张树元学习刻苦,成绩优秀,未及毕业,被选派到日本留学,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第三期炮兵科。回国后,分配到北洋陆军第五镇当教官,升为炮兵第二营营长,再任北洋军第五镇炮兵标统。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山东革命党人因为不满意孙宝琦取消独立,云集烟台、青岛准备起事。袁世凯派张树元为胶东兵备道,率部进攻。张树元因为镇压革命党人有功,晋升第五镇第十协协统。1914年7月升任北洋陆军第五师师长并兼任山东省军务帮办,驻防潍县城。袁世凯病逝后,张树元投靠段祺瑞,成为皖系主要将领之一,支持“武力统一”政策。1917年8月,驻防禹城、齐河一带的第五师官兵,不满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和长官克扣军饷,发生兵变,张树元派兵镇压,杀死数百名官兵。1918年4月代理山东省督军,6月任护理山东省督军兼护理山东省长,11月署山东省督军兼署山东省长,1919年2月,沈铭昌任山东省长,3月,张树元任山东省督军。
张树元督鲁期间,适逢山东各地土匪横行,前任军政首脑以安抚为主,造成了土匪有恃无恐。张树元上任后,改剿而不抚为剿抚兼施,并组织民团、办理清乡。1918年9月,顾德林伙匪徒竟扬言要攻破省城。张树元除加强济南防务外,亲率部队赶赴晏城剿匪,将匪徒基本消灭。1918年10月,张树元在督军署召开专门的剿匪会议,讨论分防联防、协剿包剿及兴办冬防办法,随后,他亲自坐镇泰安,与兖州镇守使唐大喜等协议剿匪办法,然后经曲阜、兖州抵济宁,并以济宁为行辕,巡行于滕县、济宁、嘉祥、金乡等处,沿途督剿。他还与北洋政府调来的毅军统领常德盛、徐州镇守使张文生等协同围剿。张树元剿匪,有时剿匪官军扰害地方比土匪更甚。1918年11月23日,北京政府电报诘责他:“土匪私通防营,进剿时营兵每先开排枪,卑匪闻声逃遁,匪去则借搜匪为名肆行抢掠。百姓所受兵害较匪尤甚,而兵则冒功邀赏。”尽管官军扰民,在张树元的努力下,到1919年初,兖州、曹州等处大股土匪基本剿灭。
张树元督鲁期间,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极力培植私人势力。他授意亲信济南道尹张仁涛,在山东省第二届省议会选举时做手脚,将具有竞争力的对手排挤出省议会,同时,他利用武定府同乡关系,把自己家乡武定府属的12名议员拉出来,组成“武定团”,推举同乡、滨县人郑钦担任议会议长。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张树元遵照北洋军政府“以防鲁人效尤”的旨意,派特务四处侦探学生动向,同时广出布告,重申劝禁,加派军警巡逻,严查街道、旅馆及城门出入。他曾下令,“禁止学生游行示威,否则军法从事”。5月7日,学生们借山东各界在省议会召开国耻纪念大会之机,集会申张正义,张树元特下戒严令,各街加派军警,荷枪巡逻,禁止赴会,可是到会的仍有3万余人。与会者决议电告北京政府“力争青岛,法办国贼,开释学生”。张树元不但不支持学生们的正义行动,反而通知教育会长及各校校长加以阻拦。全体学生激于义愤,决定5月10日在南关演武厅举行大会。这天,大雨如注,各校学生皆冒雨而出,胸前标有三角形白布旗子,上写“誓诛国贼”“还我青岛”等字样,并派代表往见督军、省长。对学生的正义要求,当局竟置之不理。5月23日,济南21所中等以上学校学生,在济南学界联合会的组织领导下,实行全体大罢课,并发表宣言,呼吁全省学校一律停课。山东各界积极响应、支持学生的爱国运动,罢工罢课,纷纷指责督军张树元:“为山东之长官,即应负山东之责,代表山东之民意。”6月19日和28日,山东各界先后派出两批代表到北京请愿,要求拒绝签署巴黎和会的条约,归还青岛。张树元向北京政府发出紧急密电,密告山东民众代表行踪,同时要求各界“恳切开导,设法阻拦”。在爱国运动如火如荼的背景下,济南的《昌言报》诋毁学生,污蔑学生“国家大事,无知孺子焉能过问?”其法律顾问和经理等人被爱国人士捆绑起来,背后插着“卖国贼某某某”字样的亡命旗游街示众。7月21日,张树元召开军警首脑紧急会议,决定缉捕闹事“祸首”,对愈演愈烈的爱国运动进行镇压。张树元又向北京政府发出紧急电报,要求在济南实行戒严。北京政府于7月25日令山东实行戒严,任命济南镇守使马良为戒严司令。马良随即下令逮捕学生首领。8月3日,学生代表请愿团向张树元请愿,要求解除戒严令,禁止卖粮给日本人,释放被捕的爱国者。张树元又与马良合谋镇压,逮捕学生16人。8月5日,马良下令杀害了严刑折磨后的3名爱国志士,制造了“济南血案”。
“济南血案”激起了山东及全国人民的公愤。在周恩来主持下,天津各学生报社联席会议决议,各校出版物于8月8日一律用蓝色封面,以哀悼被马良枪杀的山东诸烈士。8月23日,山东各界请愿团在北京联合支持山东人民反马良斗争的北京、天津各界请愿团,组成京津鲁请愿团,一起向北京政府请愿,一致要求取消山东戒严令,惩办马良和张树元。在全国舆论的压力下,手握重兵的将领吴佩孚也支持山东的爱国行动,发出通电:“鲁督无敌而戒严,马良一日而杀三士”,并向北京政府施加压力,要求撤掉张树元督军之职。12月15日,山东省议会提案弹劾张树元,揭露他侵吞军饷300余万元的丑闻。北京政府不得不于12月26日下令撤掉张树元的督军职务,改任北京政府将军府谦威将军闲职。
1920年,直皖战争结束后,张树元、段芝贵、曲同丰等皖系将领受到北京政府的通缉。1925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后,段祺瑞出任北京政府临时执政,任命张树元为临时执政府军务厅厅长,随着段祺瑞下野,张树元也去职,长期居住在天津英租界的私邸。1933年回乡奔兄丧,来年病逝于无棣县城南关的家中。
作者单位:中共滨州市委党史研究院(滨州市地方史志研究院)
原文采自《滨州百名历史人物》,略有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