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3月28日
邹平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城北中队中队长王学飞:
扎根沃土 绽放繁花
本报记者罗军通讯员杨安琪
文章字数:3,254
   
  清脆的嗓音、齐肩的短发、温和而坚定的面容、走路带风的
  节奏……从警岁月里,她始终似一团火,对工作充满热情。35岁的时候,她将原本三个月的下基层经历,变成了“无限期”地扎根
  基层。
  “老民警、新基层”在3年多的基层时光里,向下扎根、向上
  成长,把自己骨子里要强的性格锤炼得更加坚韧,天天风风火火女汉子的形象深入人心,成为大家眼里的“飞姐”。她就是邹平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城北中队中队长王学飞。
  从警16年,王学飞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两次,荣获“滨州市
  交通管理工作先进个人”“邹平市三八红旗手”“邹平市十佳宣讲员”“邹平市五四青年先锋”“2024年度全市公安机关‘十佳人民
  警察’”提名奖等荣誉称号。
  ���� 在泥土中寻找扎根基层的价值 ����
  王学飞2009年入警,先后在特警、治安部门从事内勤工作。琐碎、繁杂、枯燥的各种报表、总结材料占据了大部分时光,在熟悉整体工作的同时,让原本大大咧咧的她性格沉静了很多,对待工作也细致、认真起来。
  时间一晃来到2021年。当年11月,邹平市局开展首批机关民警下基层活动,要求利用三个月的时间,让机关民警得到锻炼,为基层充实警力。
  看到信息后,王学飞一下来了精神:“干了这么多年的内勤工作,我要真正体验基层所队的工作生活!”她迅速交上了报名表,主动下沉到工作任务最繁重的黛溪派出所。
  三个月时间很短,王学飞非常珍惜机会,沉心实干,主动提出和男民警一样24小时110值班出警,参与到办理案件、调处纠纷、反诈宣传、夜间值班巡逻、治安管理等各项实际工作中。
  第一次参与110接处警值班的记忆尤为深刻,从黎明到深夜,王学飞脚不沾地,忙得“飞起”,一起邻里纠纷还没调解完,另一起盗窃警情又来了。
  初到派出所,她渐渐感受到,基层工作很有挑战性,不仅要有耐心,还要有智慧和恒心,更要有责任心和爱心。
  在一起电动车电瓶被盗的警情中,卖大米的王大爷拉了50多斤米到城里来卖,顺便到医院看病,不料大米一点没卖,电动车电瓶却被偷了,心急、委屈、懊恼、无助的情绪爬满老人沧桑的面庞,泪水在枯干的手指上湿了又干、干了又湿。
  为人子女、为人父母的王学飞看到这种情景,心酸地跟着抹起了眼泪,没有半点思索地买下了大爷全部的大米,让老人心里踏实了很多。
  紧跟着,她和同事紧张地了解线索、锁定嫌疑人,当天就把案子破了,并将找到的电瓶给大爷送回家中。大爷拉着王学飞的手,连声道谢。
  王学飞已经记不起老人的名字,但老人高兴的表情深深印在了她的脑海里,让她感到在基层无论事情大小,群众的一声感谢、一个表情,都是那么充实,让她仿佛找到了自己作为警察的价值所在,也坚定了她继续留在基层的信念。
  2022年1月,下基层活动结束后,王学飞依然没有犹豫,选择继续留在基层,扎根一线。
  3年多来,她先后担任交警开发区中队指导员、六中队中队长和城北中队中队长。
  在繁忙的街头、车水马龙的道路上,在实战大练兵的赛场上,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邹平市春晚、电视普法宣讲等大型活动中,王学飞都感觉自己有用不完的力量、使不完的劲头,争分夺秒地向下扎根、向上成长。
  ���� 在实干中用心守护群众平安 ����
  选择基层一线,意味着要更多地直面压力,更多地担起责任。而责任和压力面前,既没有彩排,更不分男女。
  2021年12月,辖区一个出租房内,一男孩因感情纠纷割腕自残。110值班民警王学飞带领两名辅警迅速赶往现场,发现一女孩正坐在床上吓得直哭,地上有明显的一摊血迹。
  出现血迹的现场,多意味着问题更复杂,情况更多变。王学飞没有畏惧退缩,在了解到男孩自行去诊所包扎伤口后,对女孩心理疏导,同时联系双方父母。
  很快男孩回来,但情绪依然激动,时不时有过激的语言、行为,王学飞没有慌乱,用女性特有的平心静气与男孩沟通疏导,帮助他稳定情绪,防止出现过激行为。
  刀具锋利,简单包扎难以愈合,王学飞又带着男孩来到医院,联系医生对其刀口进行进一步治疗缝合。
  随后赶来的男孩的父亲看到警察在场,孩子平安,眼里含着泪说:“多亏你们及时赶到,要不然,我都不敢想象是什么样子。”
  作为基层民警,执法是第一要务。在王学飞看来,基层一线工作,既要稳住局面,解决眼前问题,更要帮助人们意识到问题,从根本上改正违法行为,养成守法习惯。特别是当前的执法环境,更加考验执法者的执法形象、执法态度和方式。
  2023年10月17日上午,王学飞带领队员在国道巡逻时,发现一车辆存在超员嫌疑,司机态度强硬拒不配合,认为就多拉了2个孩子,交警不应该较真。
  王学飞见状,找出手机里一直保存的因超员导致发生事故的视频让司机看,又从车辆安全角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后,司机甘愿接受处罚,临走称赞王学飞说:“你的这一课,我打心底服气!执法就该像你这样!”
  在交警六中队担任中队长期间,辖区国道一路段接连发生几起有人伤亡的交通事故。交通事故中那血淋淋的惨烈现场,不要说女警,即便是很多男警都不愿面对、不敢面对。
  王学飞积极克服心理障碍,坚持每一起伤亡事故都到场,做好先期处置,更与同事研究和查找隐患出在哪儿,发现除路面隐患需要整改外,最大的问题是该路段村民交通安全意识淡薄,横穿马路、逆行等违法行为较为普遍。
  炎炎夏日,接连十余日,她和队员们奔走在附近村庄,整改路面隐患,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制止不文明交通行为,开设安全宣传教育课堂。在她的不懈努力下,该路段事故警情显著下降。
  ���� 在创新中寻找破解难题之法 ����
  在基层工作中,王学飞遇到了不少困难和挑战。但她直面困难、善于创新,用智慧和勇气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题。
  交警六中队辖区在位于邹平市区几十公里外的青阳镇,道路交通状况复杂,辖区企业多,村居多,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底子差、成绩靠后,队伍的士气也受到很大影响。
  刚到任不久,王学飞一时也有些迷茫和不知所措,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内心的焦急,身体的疲乏,家里两个孩子也让她牵肠挂肚,各种压力汇聚在一起,时常让她独自痛哭一场排解情绪。
  但是这些,王学飞谁也没有说,在她心里,来到一线就是坚韧不拔、勇于担当,直面困难、解决问题。
  她抓住六中队面临的基础设施薄弱、群众道路交通安全意识差、队伍活力不足三个难点,积极协调属地党委政府整改道路交通安全隐患,走村入户因地制宜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因材施教示范引领提高队伍的精气神和积极性,很快把中队各项工作提高到了所有中队的前两名。
  来到城北中队后,她针对辖区属于老城区,中小学幼儿园多、上放学期间车流人流大、极易造成拥堵的现状,创新思路方法,制订了“一校一策”工作方案,联合多部门全面排查整改校园周边安全隐患,在校园周边区域优化信号灯、隔离护栏、指示牌等交通设施。
  在邹平市局机关的支持下,王学飞带领中队常态化开展“阳光护学岗”勤务,组织铁骑巡逻,推行“警校家”模式,形成了“守护平安上学路”的合力。
  面对一些不理解的群众和执法难的情况,王学飞通过长期地观察、思考和实践,总结出了“四勤五心”的工作理念。“四勤”就是要求执勤民警勤观察、勤走动、勤指挥、勤疏导;“五心”就是要求窗口办事要“热心”、接受咨询要“耐心”、执勤执法要“公心”、接受监督要“虚心”、宣传法律要“贴心”。
  看似简单的工作理念,被王学飞和她的团队严格贯彻在日常工作的每一步流程中,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
  “执法就是要找准交通管理与为民服务的衔接点,只要对百姓倾注了真情,执法就没有难处。”王学飞说道。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天天在路上、事事在路上,寒来暑往,风里来雨里去,是365天不能松懈的工作,考验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团队。
  “战斗”的时刻,没有男女,不分上下级。王学飞以身作则,每天早晨七点准时点名,安排部署一天的工作,与队员们融入一起,在烈日下指挥交通,在寒风中处理事故,在节假日坚守在最拥堵的路口。
  作为中队长,她平等对待每一个民辅警,善于发现每名队员身上的优点和长处,鼓励大家发挥自己所长,在擅长的领域散发光和热,收获成长和进步。
  在她的感染带领下,队伍团结向上、充满活力,城北中队被邹平市公安局评为“红星集体”,中队2名民警被评为“红星个人”,3名辅警被评为“红星辅警”。
  王学飞说,作为新时代的女警,自己从来没有被任何标签所局限,她将会一直突破自我、激发潜力,实现一名人民警察的自我价值!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