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3月28日
科技装备为“犁铧”订单农业为“载体”品质品牌为“底气”
九户镇蹚出“小农品撬动大产业”新路径
文章字数:971
  本报邹平讯(通讯员李艳 报道)近日,在邹平市九户镇成家村的马铃薯种植基地里,村合作社成员抢抓农时种植土豆,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以前种土豆得先施肥再上垄然后覆膜,效率很低,还容易导致施肥不均。现在用机械化设备,播种、施肥、覆膜、铺设滴管一气呵成,人力一天的工作量,机械一小时就能完成,种得又快又好。”成家村一位村民看着正在作业的北斗导航播种机感慨道。
  为大面积、规模化种植土豆,成家村合作社今年引进了更加先进的农机装备。在种植现场,搭载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的全自动播种机不需要驾驶员全程进行方向控制,只需要偶尔观察一下周边情况,土豆种、化肥均匀地撒布在松软的土地上,机器走过的地方,滴灌的管道也已经布置完成,连农膜和压在农膜上的土都完成了自动铺设。“今年,我们村合作社种植的土豆品种为‘226’,又叫‘蒙古白’,种植面积近300亩,亩产3500公斤至5000公斤,这种土豆口感好、含糖量低、高纤维、市场认可度很高。”成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成金锋说。
  除了以科技装备为“犁铧”,种植技术专业指导也十分重要。“今年是成家村第一年大规模种植土豆,在种植之前,我们先施了一遍农家肥作为底肥,在土豆种植过程中,我也全程关注,及时告诉村民肥料不能直接盖在种子上,回土要少一点。”邹平市农业农村局干部、驻成家村第一书记杨文罡说。土豆种植期间,杨文罡全程都在进行技术指导,成家村村民都亲切地喊他“农业专家”。农业专家通过加强技术指导,帮助农民做好田间管理,为成家村土豆种植提供全方位保障,助力作物增产增收。
  “土豆的生长周期约为130天,预计6月前后可以收获。在种植之前,我们就已经与青岛一家企业签订了收购合同,价格有保障,销路不用愁。”成金锋笑着说。据了解,九户镇成家村的300亩土豆全部是“订单土豆”。九户镇通过鼓励支持发展订单农业和高效农业,为农作物提供了稳定的销售渠道,让种植户心里有底,种地更有信心了。
  以科技装备为“犁铧”,以订单农业为“载体”,以品质品牌为“底气”,近年来,九户镇深入落实“三划”工作要求,立足资源禀赋,结合市场需求,围绕支部带动、集体增效、农民受益这一根本目标,积极探索农业发展新模式,通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土豆、黄瓜、西红柿等特色种植产业,拓宽村集体和群众增收渠道,推动特色农业向标准化、规模化迈进,切实蹚出了一条“小农品撬动大产业”的乡村振兴之路。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