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郭刚通讯员穆若涵报道)近年来,在推进基层治理与乡村振兴的融合发展中,沾化区富国街道以创新为笔,以文化为墨,通过文化社区建设绘就了一幅新时代文明实践新画卷。该街道立足群众需求,深挖文化资源,强化阵地建设,不仅让文化服务“沉下去”,更让群众幸福指数“升起来”,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注入了鲜活力量。
建强文化阵地夯实精神共富根基
富国街道以“一所、多站、多基地”为框架,构建起覆盖全域的文化服务网络。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3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多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已经成为群众身边的文化“加油站”。富中社区精心规划理论宣讲室、文化活动室、健身活动室等五大功能区域,满足居民多元化需求;富泰社区图书馆的免费开放,让科学知识共享“触手可及”;富民社区城市书房定期举办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满足了社区居民的阅读需求。该街道积极整合闲置空间打造的葫芦烙画公益培训、文明实践等活动场地,让广大居民在放松、休憩、健身中感受文化魅力。这种“家门口”的文化阵地建设,擦亮了精神共富的鲜明底色。
创新文化品牌激发全民参与热情
富国街道深度探寻本土文化宝藏,打造出“红帆同心·志愿同行”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品牌,并孵化出“城市书屋”“葫芦烙画”“小富说理”等众多特色子品牌。在“强品牌、聚资源、建平台”模式下,邀请专业人士开设剪纸、葫芦烙画等特色课程,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读书月系列活动、暑期公益托管、“代表牵手红领巾”、读者沙龙等创新活动,让各年龄段居民都能找到文化归属。“非遗”的传承创新,守护了文化根脉,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的深度融合。
提升治理效能共绘乡村振兴图景
文化建设与基层治理同频共振,成为富国街道的“治理密码”。该街道通过“百姓夜话”“三务三资阳光报告会”等平台和机制,收集民意、汇聚民智,激励党员群众投身文化建设。104支志愿服务队开展理论宣讲等文明实践活动300余次,切实将文化服务融入社会治理各环节、全过程。针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该街道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以文化凝聚力提升基层社区治理效能。这种“文化+治理”模式,不仅办好了民生实事,更培育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生态。文艺社区“主任”“村长”的聘任,更是协调更多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全力服务基层治理和乡风文明建设,打造了具有富国特色的“文化乡建”示范样板。
富国街道的文化社区建设,是乡村振兴中文化赋能的生动实践,通过强化阵地、创新品牌、融合治理,让文化成为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为基层治理注入持久动力,绘就出产业兴旺、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乡村振兴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