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东时指出:“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拓宽共同富裕路径,推动农业增收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推动共同富裕,靠广大农民单打独斗难有成效,需要有实力的产业公司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才能达到“众人划桨开大船”的效果。近年来,无棣县十里香芝麻制品有限公司紧跟政策导向,以芝麻产业为切入点,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农业龙头企业联农带农发展之路,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贡献了重要力量。该公司的实践探索,为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实现共同富裕作出了有力的回答。
现状分析
农业龙头企业联农带农机制:国家政策与地方实践互促共进
在国家层面,农业现代化被赋予了重要使命。中央相关文件要求,要强化产业发展联农带农,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涉农企业扶持政策与带动农户增收挂钩机制。在政策引领下,一系列精准有力的扶持政策不断落地基层,为基层农业龙头企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联农带农机制的有效构建提供了政策支持。
以十里香公司为例,该公司始终将科技创新视为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建立健全涵盖全产业链的精细化管理体系,打造了“鲁誉”等一系列知名品牌,突破了地域限制,畅销海外市场,实现了品牌价值最大化。在科技、品牌、政策多元助力企业“个体蜕变”的同时,该公司始终不忘回馈社会、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建立了与农户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提供技术培训、订单农业、就业岗位等方式帮助农户提高种植技能和收入水平。公司还建立了稳定的原料供应体系,与农户签订长期收购合同,确保农户的种植收益稳定可靠。
存在问题
双方合作层次低,利益联结机制嵌入不够紧密。公司与农户之间的合作大多停留在简单的原料供应层面,缺乏更深层次的技术交流和市场信息共享。虽然双方签订了收购合同,但在市场行情波动时,履约动力不足,缺乏有效互信。
农户自主发展受限,市场嵌入发展能力薄弱。由于信息获取渠道有限,农户很难及时了解市场动态和消费者需求,使得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脱节。而且,农户生产规模较小,很难形成规模效应。同时,由于缺乏品牌意识和市场推广能力,农户销售渠道也相对有限,主要依赖传统的农贸市场和批发商,很难拓展到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产业运营覆盖不足,农户嵌入产业运营程度低。当前许多农业龙头企业在产业运营上对小农户的吸纳和整合能力有限,包括在原材料供应环节依赖大型农场或外地采购,忽视本地小农户的潜力。由于规模、技术、资金等方面的限制,小农户种植养殖的农产品往往难以达到龙头企业的采购标准,难以在产业化进程中获得可观的收益。
竞争先于合作,农户利益嵌入保障方式不合理。在利益分配上,企业和农户出现竞争先于合作的现象,农户往往处于不利地位,公司通过与农户签订保价合同,提供农资和技术指导,确保了原料稳定供应。然而,这种合作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仍偏向于龙头企业,农户在议价和利益分配上缺乏足够的话语权,在争议解决时处于被动地位。
优化策略
机制创新:从离农最近到联农紧密,优化利益联结机制
首先,农业龙头企业应建立起更加直接、高效的沟通渠道,确保农户的声音能够被充分倾听,为制定更加贴近实际、满足农户需求的合作政策提供有力条件;其次,在利益联结方式上,需大胆创新,推动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可以包括探索股份合作、订单农业、保底收购等多种合作模式。
全链布局:从自产自销到多主体协作,全产业链应对市场
全链布局意味着农业龙头企业需要与农户、合作社、加工企业等多主体进行紧密合作,共同构建涵盖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农业龙头企业可利用其在资本、技术和市场资源上的优势,为农户供应包括种子、化肥、农药等在内的生产资料,并提供技术培训以及市场资讯服务。
产业振兴:从对接市场到振兴产业,助力农业产业化实现
农业龙头企业应主动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技术指导、资金支持、市场对接等方式,帮助农户提升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同时,龙头企业还可以利用自身品牌优势,为农户提供销售渠道和市场保障,降低市场风险,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振兴。
价值旨归:从一方带到三方赢,重构利益价值链条
农业龙头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市场拓展等手段提升产业链的整体效益;农户则通过参与产业链分工,获得稳定且合理的收入;整个社会则因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而受益,包括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改善。同时,政府也应发挥引导作用,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提供财政补贴等方式,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作者单位:中共无棣县委党校。本文系2025年度滨州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5-SKGH-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