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崔宇栋 通讯员 于青
近年来,阳信县统一战线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独特优势,以服务“5210N”产业集群为切入点,深入实施“同心”工程,探索出一条“县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集群化”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在统一战线的强力助推下,阳信县绿色肉牛集群优势进一步壮大,产业链条进一步完善,入选全国首批共同现代化试点,成功打造了全国瞩目的肉牛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阳信模式”。
同心创享,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
搭建跨域协作大平台。将肉牛产业发展作为全国共同现代化试点创建的重要支撑,创新探索“山海共建·犇向未来”共同现代化试点联建以及“一牛联N地”跨区域产业协作新模式,与内蒙古科右中旗、青海省祁连县等“六省十地”签署跨区域产业协作协议,以“牛”为纽带,在产业链条构建、市场协同发展等方面深度合作,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构建产教融合强支撑。以培育绿色肉牛产业新质生产力为着力点,推动阳信县政府与大连民族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聚焦肉牛产业关键环节,精准对接科研攻关与产业需求。依托统战资源优势,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构建起“政产学研用”高效协同的创新生态,树立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标杆。
创新联农带农新模式。引导推广企村深度对接、各族群众广泛参与的“养牛联合体”“养母繁犊”“北繁南育”以及“七位一体”金牧融合等发展模式,培育肉牛养殖专业化乡镇3个、养牛专业村3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36个,带动12万人就业。同时,促成县内多家企业与祁连县建立活畜收购合作关系,在科右中旗建成牛羊交易市场、牛肉冷链物流项目,带动西部地区3.2万名群众致富增收。
同心汇智,注入转型升级新动能
构筑高端人才“蓄水池”。阳信县统一战线积极牵线搭桥,推动与中国科学院、省农科院等39家大院大所深度合作,协助成立畜牧业外籍院士工作站阳信工作室。联合烟台大学、山东航空学院等7所高校、28名专家开展深层次调研,举办“铸牢共同体·共犇现代化”高层次座谈会,形成“专家领衔、高校支撑、院所协同”的立体化智力支持体系,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后盾。
畅通建言献策“直通车”。将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纳入年度政党协商、民主监督重点议题,广泛征集党外代表人士真知灼见120余条,与农业农村、畜牧、金融等部门协同抓好落实。依托“全省统战系统‘同心·助力’共同现代化试点行动”,积极对接民主党派资源,促成4个民主党派省委会、6个民主党派市委会来阳开展技术指导、项目对接,为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汇聚最大合力
推动智力成果“深转化”。充分发挥党外知识分子、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智力优势,深入开展“百名专家教授联百企”“知联乡村行”等活动,实现智力资源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无缝衔接,助力形成“专家带技术、企业落项目、产业见效益”的良性循环,将统战智慧切实转化为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同心护航,构筑惠企润商新高地
精准纾困解难。成立“统一战线助力肉牛产业发展工作队”,深入开展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大走访、大调研”以及“送政策上门精准助企”“政金企对接千户行”等活动,联合工商联、司法局等职能部门开展“服务民企、成就未来”民营企业服务月、行政复议“入园区进企业”“亲商润企”公益法律服务等活动,累计为企业解决“急难愁盼”问题200余件,让企业轻装上阵、远行无忧。
助力品牌推介。围绕阳信肉牛产业“走出去”积极牵线搭桥,组织企业参加香港美食市集产展销、“游子滨州行”双招双引线上洽谈会等活动,赴内蒙古科右中旗、科右前旗开展“欣欣向融·齐鲁有礼”阳信好品推介展览活动,推动牛骨雕刻、牛毫毛笔等产品作为山东省民族手工艺品代表亮相全国民族手工业融创品牌推介活动。
创新多元服务。创新推出“益企同行”“亲清下午茶”等民营经济统战工作品牌,依托“e盏茶事·暖企驿站”、“融驿办”电商商圈服务点等工作阵地,举办“同心聚力·成就企业家梦想”“政企面对面”等活动20余期,对企业诉求“接诉即办、有呼必应”。发挥新联会新媒体分会专业人才及技术优势,为肉牛企业提供专业电商培训,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提档升级,华胜集团春节牛肉礼盒网销额10分钟破亿元,福安集团小炒牛肉单品销售额3.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