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7月15日
魏桥创业以公益基金办民校:
以高端配置铸就高端教育
本报记者邱芹李前军通讯员李禄
文章字数:2,685

  在滨州市区渤海十八路南首的黄河之畔,以及邹平市南部山区的鹤伴山脚下,分别坐落着一座气势恢宏的现代化校园。这两所学校是滨州魏桥国科教育集团旗下的民办学校“双子星”——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渤海实验学校和邹平市渤海实验学校。
  滨州魏桥国科教育集团在这两所学校秉持公益办学理念,打破传统民办学校的营利模式,积极探索高品质、特色化教育发展路径,提供差异化教育服务。这一举措既回馈社会,助力滨州教育事业发展,又服务于滨州市“一城两院”建设和当地人才引进战略。
  学校整合优质资源,将一流的设施、一流的校长、一流的师资、一流的资源与特色化的课程体系有机结合,着力打造与高端硬件相匹配的高端教育生态。自2022年办学以来,集团通过“学费运营+公益资金补充”的运行模式,持续补充公益办学资金约1.36亿元,为学校高起点、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高端设施配备:精准赋能课程与个性发展
  这两所学校由士平公益基金会投资11亿元建设,分别于2022年和2023年投入使用。学校配备高端化校舍,拥有游泳馆、体育馆、艺术楼等现代化功能设施,并配套建设了艺术中心、健身中心和科创中心。
  在课程建设方面,学校构建了层次分明、选择多元的课程体系:小学部开设60余门选修课程,初高中部开设30余门选修课程。其中,艺术与科创作为两大旗舰项目,依托专属场馆和丰富课程资源,实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办学特色,精准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让“每一个生命都不同”的教育理念从硬件设施到课程设置都得到充分体现。
  6月初,山东魏桥·向尚运动乒乓球俱乐部总教练尹肖带领王楚钦、梁靖崑、黄友政、于子洋、林昀儒等世界冠军球员走进两所渤海实验学校,与师生开展互动交流活动。依托魏桥创业集团获得的独家教育资源,学生们不仅有机会与世界冠军“过招”,更能在日常学习中涵养冠军气质。活动中,学生们在乒乓球台前与世界冠军切磋技艺,在击剑馆和无人机飞行训练室自信地向王楚钦等运动员示范操作要领。
  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渤海实验学校校长白连涛表示:“真正的教育高地,其‘高’不仅在于硬件的堆砌,更在于设施与育人理念、课程需求的深度契合与高效转化。”该校投入大量资源建设的功能场馆群,其核心价值并非追求视觉冲击,而是作为多元化、弹性化课程体系的强力引擎和学生个性发展的孵化平台。
  邹平市渤海实验学校校长黄飞介绍,学校充分发挥硬件设施优势,常态化开展科技节、艺术展演、体育联赛、戏剧节等多样化活动,让场馆“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特长“亮”起来。
  卓越团队与创新机制:构筑“全方位关注”育人网络
  高端教育的核心动能在于人才队伍建设。渤海实验学校深谙此道,着力打造了一支教育理念先进、专业素养过硬、富有爱心的优秀教师团队。滨州魏桥国科教育集团秉持开放包容的用人理念,面向全国引进具有丰富管理经验和前瞻教育思想的名优校长。这些校长不仅是高效的管理者,更是现代教育理念的践行者,他们将先进的治校理念与文化浸润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把舵定向。
  学校积极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与北师大教育集团、义格教育集团、创而新集团开展深度合作,充分发挥各自在学术研究、国际教育和科技教育方面的优势,共同开发了“全课程语文”“全景数学”等具有校本特色的精品课程体系。
  两所学校均实行小班化教学(每班不超过30人),为精细化教育提供保障。更具创新性的是学校独创的导师制:为每位学生配备专属成长导师。导师角色突破了传统教师定位,他们是孩子在校的“学术顾问、生活管家、心灵伙伴与健康守护者”。通过每周至少一次的深度交流及日常沟通,导师全面了解学生发展状况,制订个性化成长方案,及时解决学生困难,真正实现“人人被关注,时时被关注”。
  为保障特色课程教学质量,学校创新师资配置模式,配备了一大批高水平的专职特色课程教师。其中,游泳教练持有国家级教练员资格证书;击剑教练出自专业运动队;无人机教师兼具工程师资质和竞赛指导经验;艺术类教师大多毕业于专业院校并拥有行业实践经验。这些在其他学校少见的专职岗位设置,确保了特色课程教学的专业水准,避免了启蒙阶段因非专业指导可能造成的学生潜能开发不足问题。
  渤海实验学校将“关注每一个”理念落到实处。每天下午设置40分钟的“培优辅差”时段,教师为不同学习需求的学生提供“一对一”或小组定制辅导,确保问题日日清,优势得拓展。此外,滨州魏桥国科教育集团大力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为学校配备了先进的网络学习终端和资源平台。该平台整合了大量优质、分层次的网络课程资源,内容涵盖学科拓展、竞赛辅导、兴趣培养和生涯规划等多个领域。学生可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教师也能进行精准推送,有效解决了传统课堂难以满足极端个性化需求的问题,让优质教育资源触手可及。
  高端教育结硕果:渤海实验学校育人模式成效显著
  渤海实验学校通过高端教育资源配置与精心育人实践的深度融合,取得了显著办学成效。
  2025年首届高考中,两所学校分别实现了“低进高出”和“高进优出”的优异成绩,学生综合素质和学科素养得到全面提升。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依据学生特长,为其规划升学路径,指导学生专业培养与文化学习协同发展,高中多元化出口实现突破。这一系列办学成果获得了家长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
  此外,两所学校将科技教育打造成闪亮的名片。学校机器人代表队成功入围世界机器人大会全球总决赛,在国际舞台上展现风采。在市级创客节、科技创新大赛等赛事中,学校参赛团队多次荣获一等奖。其中,无人机项目作为特色课程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既面向全体学生开设校本必修课程(旨在培养科学思维与技能),又通过高水平社团为特长学生提供专业发展平台。该项目培养的学生在各级无人机竞赛中屡获佳绩。
  艺术体育教育成果丰硕。小学部学生马兰格格荣获国际绘画比赛金奖,刘丁宁获得全国青少年乐器大赛一等奖,杨子澜在省级拉丁舞锦标赛中摘得桂冠。此外,学校击剑队、游泳队等运动队在省市各级比赛中表现优异。这些成绩充分体现了学校“既要学业卓越,更要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生动诠释了“没有高分数不是渤海实验学校,只有高分数也不是渤海实验学校”的教育追求。
  渤海实验学校充分发挥优质硬件设施的教育价值,将先进的教学设备转化为实际教育生产力。学校的高端教学设施不仅是物理空间,更成为激发学生潜能的重要载体。优秀的教师团队以爱心与专业为犁铧深耕细作,创新的导师制与小班化如同精准的滴灌系统,确保每一株幼苗都获得恰到好处的滋养。
  在渤海实验学校,每位学生不仅被看见、被懂得、被珍视,更在丰富多元的课程选择中探索兴趣,在专业名师的引领下攀登高峰,在全方位、个性化的成长支持系统中,自信地舒展生命的枝叶,绽放独特的光彩。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