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0年9月,魏桥创业集团以创新破局,成立士平公益基金会与魏桥国科教育集团,开创了“公益基金+集团化办学”的全新模式。到今年,魏桥国科教育集团旗下五校二园均取得了较好成绩。今日起,本报推出《魏桥国科教育集团“公益助学”模式探索系列报道》,分上、中、下三篇,解析其全新办学模式推进教育全面发展的奥秘。
5年前,当魏桥创业集团董事长张波经过深入考察与思考,毅然决定踏入教育领域时,一个清晰而温暖的目标被郑重写下:“让每一个进入我们学校的孩子都能享受幸福的教育。”这并非一句空泛承诺,凝结成了一句铿锵的办学箴言:“没有教学质量,就不是魏桥教育;只有教学质量,也不是魏桥教育。”
魏桥创业集团一贯的作风是“说到就要做到”。2020年9月,魏桥创业集团以创新破局,成立士平公益基金会与魏桥国科教育集团,开创了“公益基金+集团化办学”的全新模式。
没有喧嚣与浮夸,魏桥国科教育集团沉稳潜行,以托管公办学校、公益兴办民办学校的双轨路径,潜心锻造魏桥教育品牌。近五载光阴,一幅教育发展壮阔图景蔚然成型:五校二园,贯通学前至高中学段,7130名学子、880名教师在此成长耕耘。
厚积薄发,硕果终现。集团旗下北海学区托管校教学质量从区域末位跃升至全市第一方阵;两所民办渤海实验学校义务教育段成绩持续领跑区域前列,2025年首届高三即迎“开门红”;滨州实验中学实现了优质生源与高考成绩的双重突破。
魏桥国科教育集团秉持“服务、赋能、指导、监督”的管理定位,持续完善标准化体系,以静水深流之功终达“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教育境界,彰显了魏桥创业“为国创业,为民造福”的赤子情怀。
助力政府做强基础教育:实业巨擘的教育担当
从棉纺与铝业巅峰跨界投身公益助力教育,魏桥创业集团深知其艰——教育无法一键产出标准品,育人更无捷径可走。为何坚定投身?答案在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的现实困境中清晰呈现。
自2010年响应滨州市“渡河战役”战略,魏桥创业集团便在北海建起现代化工业新城,在职员工达到7600多名,每年贡献全区税收约80%以上,迅速成为北海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然而当地因地域偏僻、经济基础薄弱,教育投入严重不足;教师起点低、年龄老化,课堂沉闷,学生厌学,学校教学成绩常年垫底;生源流失现象明显,并随着年级升高,生源流失现象越发严重,教育短板直接冲击着企业的人才稳定。
“再难不能难孩子!”面对区域需求、职工期盼、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多重呼唤,张波深思熟虑,决心以公益基金助力北海教育振兴。
2020年9月,士平公益基金会与魏桥国科教育集团应运而生。集团迅速对接政府,推动“国科魏桥基础教育改革试点项目”落地,滨州市委深改办专门印发文件支持。2021年3月1日,随着清晰的三方合作协议(滨州市教育局、魏桥国科教育集团、士平公益基金会)签订,魏桥国科教育集团正式托管北海教育,以公益资金强力赋能硬件升级、师资优化、绩效激励与管理优化,重塑教育生态。滨州实验中学的托管亦循此路径。
为了回馈社会,助力滨州教育发展,办老百姓满意的优质教育,同时,服务滨州“一城两院”和当地人才引进战略,也是体现魏桥博大的教育情怀与社会担当,士平公益基金会投入11亿元,在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邹平市兴建了两所K12高品质、特色化的民办渤海实验学校。学校设施一流,实行完全公益办学——学费仅用于日常运营,基金会持续补充投入,旨在为高端人才引进提供卓越教育保障,优化区域营商环境。
如今,魏桥国科教育集团旗下已汇聚7所学校:公益托管的北海第一实验学校、北海中学、滨州实验中学;基金会创办的滨州、邹平两所渤海实验学校;北海一所民办园与邹平一所基金幼儿园。 (下转第二版)
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渤海实验学校俯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