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在站前核心区,布局了高端商务酒店、特色商业街区、餐饮等功能,满足高铁出站商旅人群需要。空间层面强化了中轴的秩序性,沿中轴两侧布局高点建筑,由站前到中央公园渐次升高,在中段形成轴线视觉焦点。”吴春雨介绍,“南端与北海大道相接部分,布局文化中心、会议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等相关城市文化功能,以文化公建收尾,形成与滨城区创业大厦良好的轴线对景关系,塑造北海大道沿线开合有致的城市界面。”
“绿脉交织”,就是以中轴绿带为核心,结合现状水系与规划绿地,蓝绿空间由中央向两侧生长延伸,衔接组团内部公共绿地,连通南北如意湖、凤湖与铁路沿线的生态防护空间,形成有机的城市生态脉络。
在践行绿色低碳理念方面,滨州高铁片区核心区建筑全部执行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标准,同时通过扩大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应用场景,采用绿色智能化交通系统,废弃资源循环再生利用等多种策略,将高铁片区打造为滨州近零碳示范样本。
分期引导灵活弹性高铁片区将“分期”而来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始于垒土。
滨州高铁片区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按照分期引导、灵活弹性的实施建议,我市将先行建设站前区域,塑造形象的同时快速聚动能、聚人气,后续根据招商情况灵活调整建设时序,持续完善服务功能。
近期,即从现在开始至2030年,依托已建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及高铁站,结合招商情况,划定五个近期建设街区。一是站前核心区,2025年谋划实施站前中央商务区(一期)项目,包含酒店、企业总部、中轴景观绿带建设项目;二是东西两侧物流产业园区;三是中部海王医药所在街区,目前正在对接医药产业园项目;四是南部首师附属滨州中学所在街区,结合学校扩建项目,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优势,促进周边用地开发。
“中期主要目标是补短板、促融合,集中打造西南侧生活和文化教育组团,补足城市服务短板,完善中轴空间秩序;西北部考虑结合滨澳线缆,建设产业物流相关功能,并联动北部片区提升配套服务功能。远期留弹性、谋发展,其他区域作为片区预留,远期根据发展需求,有效补充完善片区文化、教育、医疗、服务等各项资源,并动态调整组团功能,随招商情况启动建设。”耿春霞介绍。
当前,滨州高铁片区建设的重点,是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高效便捷可达出行环境,优先满足市民高铁快速出行需求,同步完成站前基本功能组团建设。
近期,高铁片区实施的项目主要有滨州高铁站综合交通枢纽项目,黄河十九路道路及综合管廊项目(B2-B5),渤海四-1路、渤海四路道路及综合管廊项目,黄河十九路西延(B5-B11)、渤海十一路北延项目,黄河十九路西延(B11-新立河西路)、新立河西路北延项目,高铁站进出入道路及黄河二十路改造提升项目,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项目等7个重点项目。
其中,滨州高铁站综合交通枢纽项目是对原滨州火车站站前广场进行改造,增加地上停车场、公交换乘站、道路交通旅游大巴换乘站及公共服务中心等,综合高铁、城市公共交通枢纽以及对外公路客运功能,服务于区域和市域客流集散转换,同时兼顾办公和商务功能;黄河十九路(B2-B5)为高铁片区主干道路,是区域客流东西集散中轴、生态景观形象大道以及市政设施综合廊带;黄河十九路西延(B5-B11)、渤海十一路北延项目连通黄河十九路与渤海十一路,以渤海十一路作为主城区南北通行中轴,实现与中心城区、南部县区快速通达;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项目位于黄河二十路、渤海四路、黄河十九-1路、渤海四-1路合围区域,主要建设商务酒店、企业总部大楼以及中轴城市公园、景观绿带等。以上项目预计2026年9月底前全部完工。
滨州高铁片区,一座应高铁而生,因高铁而荣的魅力未来新城正在款款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