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伟伟通讯员刘丹丹张波胡永攀报道)7月1日,省政府公布2024年度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差异化评价结果,确定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的20个县(市、区)和进步明显的10个县(市、区)予以表扬。邹平市获评“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县(市、区)”,县域经济发展开创全新局面。
中国铝业看山东,山东铝业看邹平。邹平市铝产业经过20余年发展,构建起“铝土矿—原铝—铝型材—铝精深加工—再生铝”完整产业链,2024年铝产业集群营收2700亿元,同比增长8.2%。在铝产业的带动下,2024年邹平规上工业营收3896.4亿元、增长7.6%,利润294.4亿元、增长113.5%,工业体量位居全省县域第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5.6亿元,增长8%,增幅列省财政十强县榜首;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列第63位,比2023年提升21个位次,县域经济发展开创全新局面。
着力补链强链,全力培育优势产业集群
在魏桥轻量化基地展厅,各种轻量化产品琳琅满目:全铝车身比传统钢结构车轻40%左右,高性能泡沫铝漂浮在水面上。轻量化产品提升汽车续航里程与节能减排性能,铝材回收率高达95%,做到了环保与节能有机结合。
邹平紧密结合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着力推动铝产业向下游延伸,纺织业向智能化转型,食品产业融入国家战略,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高端铝、食品产业入选省支柱型雁阵集群,宏桥新材料、长寿花食品被确定为省“头雁”企业,轻量化铝新材料集群获省委省政府督查激励、入选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一方面,建设世界级铝产业基地。邹平全力培育集群领军企业,服务魏桥创业集团、创新集团等企业扎根邹平、做优做强。2024年魏桥创业集团营收5585亿元,创历史新高,连续13年入围世界500强。创新集团营收首次突破1200亿元,连续8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同时,大力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围绕“链主”企业培育上下游企业,投资28亿元建设再生铝项目17个、产能405万吨,弥补电解铝转移缺口;投资37亿元建设铝轻量化基地,6个轻量化项目全部投产,构建铝业与汽车工业相辅相成、协同发展产业生态;招引总投资120亿元的瑞典格朗吉斯等科技含量高、带动效应强的铝业项目28个,构建高度集聚、协作紧密的铝产业集群。
另一方面,建设具有全国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魏桥纺织投资37亿元完成16个纺织厂智能化改造,获评山东省“质量标杆”。长寿花紧跟“健康中国”战略,投资12亿元新建20万吨甘油二酯食用油项目,成为国内唯一能够实现甘油二酯规模化生产的企业,开启“食用油4.0时代”,通过泰山品质认证,引领行业深刻变革、赋能全民健康。广富集团投资15亿元建成20万吨锻件项目,拥有国内唯一的高端径锻机,有效应对钢铁产能转移难题。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大展纳米公司导电浆料国内市场占有率达25%,恒嘉高纯公司纳米氢氧化铝市场规模全国前三,开泰集团获评“中国金属磨料生产基地”。创新金属、开泰抛丸获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截至2024年底,邹平规上工业企业达到480家,省级以上瞪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突破100家,形成了龙头企业引领、骨干企业支撑、中小企业壮大的发展格局。
统筹园区培育,聚力打造三大现代园区走进魏桥铝深加工产业园,企业繁忙生产场景映入眼帘:万通金属铝卷产能全国领先;沐易阳光作为阳光房行业标准的制定者,其影响力不言而喻;新三元铝材在易开盖拉环材市场占有率稳坐国内头把交椅。作为国有招商引资平台的魏桥铝深加工产业园,入园企业突破100家,2024年铝深加工能力达到230万吨,产值突破350亿元,成为省内规模最大、产出最高、产品种类最全的铝精深加工产业园。
邹平坚持把园区作为县域经济发展主阵地、民营经济集聚核心区,持续推进开发区、高新区、魏桥铝深加工产业园三大园区能级提升,全力构建“产业集聚、要素集约、服务集中”的发展高地,为县域经济发展筑牢空间支撑和产业底座。开发区盘活闲置用地2000亩,建成高端产业项目15个,带动工业产值完成2301亿元,增长10%,考核首次进入全国百强;高新区新开工项目11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亿元、增长177%,工业产值实现245亿元、增长35.8%;魏桥铝深加工产业园投资55亿元,建设标准厂房100万平方米,实现企业入驻即投产。